去年以来,神木市坚持抓党建带脱贫、抓脱贫促党建,坚持集中统筹公共资源与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并重,坚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细化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2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7284户16997名贫困人口脱贫,为资源型城市脱贫攻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益探索。
管好队伍找准组织保障“发力点”
神木市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率先提出了“领导力量好、运行机制好、工作成效好、干部作风好、群众评价好”的脱贫攻坚四支队伍“五好”标准,高效整合24支贫困村帮扶力量。
压茬调整与“三项机制”并用。先后对2批次34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调整,调整实行压茬交接,压茬期为1个月,保证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延续性。不定期逐条对照神木市驻村工作队员考核管理办法及“神木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二十条”对24支驻村工作队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先后对工作实绩突出的31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提拔重用,同时对履职不到位的6名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约谈,激发其干事创业动力。
多措并举优化村干部队伍。综合应用换届“回头看”调整一批、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调整一批、届中缺额补配调整一批多项举措优化村干部队伍素质。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工作,征求纪检监察、法院等部门意见,把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问题的村干部清理出村干部队伍。累计清理村(社区)干部43名,全部补齐配强。全力推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截止目前,全市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实现“一肩挑”310个,占比达95%,村(社区)干部队伍得到显著优化提升。
专题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按照《神木市2019年脱贫攻坚培训工作方案》,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委党校和市扶贫办针对贫困村“四支队伍”不定期举办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已累计举办10余次,重点就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确保扶贫一线干部把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主责主业上来,抓细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关心关爱做好后勤保障。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办理体检,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便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同时,对部分贫困村给以资金支持,带动贫困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发展规模经营,搞活特色产业,达到“培育一人,拉动一片,带富一方 ”的裂变效应,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群众合力攻坚新格局。
聚焦整改提升脱贫成效“硬指标”
神木市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整改贯穿脱贫攻坚整个过程,切实把问题查清查透,把整改抓真抓实,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脱贫质量,努力实现思想认识、工作机制、工作模式“三转变”。
软弱涣散整顿有力有序。通过下派第一书记、制定整顿台账、实行动态管理,12个软弱涣散村顺利完成整顿,全面提升了全市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累计确定2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严格执行目标任务、整建措施、时限要求、方法步骤和责任主体“五个明确”和验收不合格不撤离、不建立长效机制不撤离、达不到90%以上群众满意度不撤离等“三个不撤离”,确保整顿一个,提升一个。
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出“辣味”。市委组织部与市纪委联合下发文件,安排各镇(街道)党(工)委,市脱贫攻坚“十办两组三保障”相关部门分别召开脱贫攻坚巡视考核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其中“十办三组三保障”相关部门专题民主生活会均在所驻贫困村召开。共征集针对班子、个人意见共845条,查摆问题562条,全部及时整改到位,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四支队伍”担负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投身脱贫攻坚战。
反馈问题整改落地见效。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榆林市第三巡察组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反馈问题和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共8个问题21项任务进行了彻底整改。市委组织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结合“三比一提升”“一查一补两落实”等专项行动,建立了整改台账、“三清单”,并将各项整改工作落实到人,定期调度确保整改到位。同时,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既落实了“当下改”的举措,又健全了“长久立”的机制。
多方参与绘就产业扶贫“新蓝图”
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资源整合,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推动“人、财、物”源源不断向脱贫攻坚一线汇聚。
优化帮扶干部动态管理。出台《神木市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明确了派出单位、镇(街道)和帮扶责任人职责,进一步推动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对患有重大疾病、调离、辞职等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的帮扶责任人进行及时调整,今年先后调整2次,确保帮扶力度只增不减,动态实现干部帮扶贫困户“全覆盖”。
强化市直部门对口帮扶。继续开展市直部门包抓农村基层党建“三帮三带”活动,选派141个部门单位帮扶130个村和社区。派出精兵强将蹲点包抓,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帮助整班子、强组织,建阵地、打基础、转作风、带民风,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近三年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推动扶贫农产品销售为主线,广泛宣传扶贫产品,促进企业与贫困群众签订合作协议,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引导社会力量“输血”“造血”。发挥企业众多的优势,引导企业通过合作援建、智力支持、就业带动、捐资助贫等方式,积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有166户企业投入到脱贫攻坚大潮中来,累计注入资金1.43亿,实施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产业帮扶等项目524个,硬化通村道路260余公里,平整土地800亩,实现了“输血”与“造血”并举、“快见效”与“利长远”同求的目标。
供稿:神木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