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生活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主流,在基层工作的干部,相当一部分人奋斗的动力都是调到市县部门。党中央在十九大中,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支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农村干部队伍,基层的现实也确实需要这样一只充满活力的队伍。要安心基层,做好农村工作,必须处处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可安心,才能成事。
心里装着人民,才能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大境界。身在基层,所有的工作都是面对群众,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产业就业,群众增收,生态环保、社会稳定......,工作好像总也干不完,晋升渠道狭窄,繁琐的工作加上不太好的工作环境,很多人干不了多久就急着想调离。农村留不住人,基层留不住人,是现状,但是,越是这样,基层越需要人服务、宣传、组织、发动。在基层,真正让人为之奋斗,不会是金钱、地位,也不仅仅是工作职责、谋生需要,而应该是为民之心、服务乡村的信念。心里装着这方人民,才能安心为之服务,才有长久为之奋斗的动力。
深入群众,才能知道群众所想所盼。党执政后,面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在基层,很多镇村干部自认为服务的对象都认识,都是村里乡亲,家庭情况都知道。很多时候,疏于入户深入群众,习惯把自己以为的事情当实事、坐在办公室里填报表,把自己的判断当民意、不经调研做决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发展,在群众中却脱离群众。现实的情况是,各家各户的情况千差万别,时刻都在变化,充分利用现代手段,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加强对村情民情的时刻收集、上报,以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导向,灵活方式深入群众,多听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才能真正发动、组织群众,干成事。
以人民利益为重,才能真正的履好职。基层,虽处在组织架构的最末梢,但镇村干部每个人都不同程度掌握有一定的公权力。如何运用好公权为群众带来更大的福祉,是每位基层工作人员要时常思考的问题。原则只有一个,必须以实现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才能做到科学决策,及时公平落实政策,尽心尽力组织群众发展。所有的“苍蝇”、“老虎”都是在群众利益和个人私利中选择了后者,违背了初心,从而在脱离群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走向人民的对面。
脱贫攻坚即将在我们这一代基层干部手上完成,乡村振兴伟大历史画卷正在徐徐拉开,农村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这个大时代的参入者和见证者,站在新的起点上,镇村干部将有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只要为人民服务初心不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情不减,乡镇基层干部将会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更大作为,见证更多的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