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泉县以提升领导力、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为抓手,全面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发挥组织优势,提升领导力。强化组织建设,发挥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一是创新设置方式。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党建促脱贫模式,依托全县48个产业园区、17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建设,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二是强化服务功能。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爱心驿站”“爱心超市”等,延伸支部服务触角,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累计兑换物品24480余件。三是持续整顿后进。采取“县级领导联村、部门单位帮村、乡镇正职包村、工作组驻村”整顿机制,7个软弱涣散全部完成整顿,62个村全部完成“一肩挑”,村级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能力显著提升。
打造过硬队伍,提升凝聚力。坚持尽锐出战,选优配强帮扶力量。一是整合工作力量。成立“四支队伍”管理办公室,调整选派工作队员193名、第一书记7批108人,做到“好人好马上一线、精兵强将抓扶贫”。二是严格日常管理。修订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建立工作例会、召回重派等制度,推行“一册一卡一日记”。三是注重综合研判。建立常态化研判机制,每年对扶贫干部进行综合研判,掌握帮扶干部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等情况,着力打造脱贫攻坚“火车头”。
创新工作载体,提升号召力。注重融合推进,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引领示范。一是推行“包联帮扶”机制。建立“4321”包扶机制,173个机关单位与62个村联系帮扶、派驻工作队驻村帮扶、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村村有包抓、户户有帮扶。二是推行“党建+扶贫”模式。以“党旗引领脱贫路”为主题,推行“支部+‘三变’+集体经济+农户”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入股企业、能人领办等方式,为39个贫困村注入发展资金1170万元,52个村建立互助资金1620多万元,壮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三是推行“第一书记”联盟。依托消费扶贫,采取“联盟+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联动,提供销售信息22次,对帮扶企业消费农产品价值70余万元,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注重保障机制,提升战斗力。突出精准发力,确保脱贫攻坚有序推进。一是强化激励鼓励。制定《抓党建促脱贫三年行动(2018-2020年)实施方案》,树立一线实干“风向标”,提拔重用扶贫干部54名。二是注重教育培训。围绕“人人过硬”目标,采取“集中培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考试检视+成果展示”五位一体模式,组织培训测试4次、观摩学习2次,多频次全覆盖培训提能。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将脱贫攻坚纳入党建日常和年终考核,采取明察暗访、交叉检查等方式,对“四支队伍”督查6次,持续传导压力,压实扶贫责任。 (中共甘泉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