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为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安全、充实、快乐的假期,平利县社区党组织主动担当,广大党员率先垂范,以“暑期小课堂”为载体,织密关爱网络,用实际行动护航孩子成长,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在点滴行动中熠熠生辉。
阵地筑基,把“暖心课堂”开在群众家门口
“以前党群服务中心就是办事的地方,现在成了娃娃们的乐园!”走进锦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0余名孩子安静地坐在活动室,在志愿者汪昕煜、董佳骏的辅导下写着暑假作业。7月14日,这里的“暑期小课堂”如期开班。据悉,本期暑期小课堂将持续1个月,不光辅导作业,还会教孩子们做手工、体验非遗文化、进行普法安全教育。而这样的场景,正遍布该县11个镇。
自2021年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提升工程以来,落实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平均不少于30平方米要求,对15个社区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并配套建设“儿童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图书角等,硬件基础得到极大提升。“孩子假期不仅有地方去,还有人管、有人教”已成为家长们的共识。
锦屏社区的“暑期第一课”、白果社区的“防范小课堂”、东城社区的“禾苗课堂”……一个个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的暑期托管点,不仅解决了留守儿童“看护难”“辅导难”的问题,更通过“校门到家门”的无缝衔接服务,让孩子们实现“放学有处去,安全有保障”。
资源联建,让“多方合力”浇灌成长沃土
7月18日,西城社区活动室内传来欢声笑语。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谋划下,一支由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讲师团,带领20多位社区萌娃从交通规则到防溺知识,再到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开启了一场寓教于乐、干货满满的安全知识探索之旅。这场“安全童行,护航成长”主题活动,是社区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共驻共建”的成果,更是平利县整合资源服务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
为使课堂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平利县深化“双报到”机制,推动107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形成“1个社区党组织+N个共建单位+志愿者”服务模式。
县公安局组织民警走进社区开展防拐骗、防溺水、交通安全讲座;县教体局协调师资力量分赴社区提供课业辅导;县中医院志愿者通过动画短片、互动游戏等形式向孩子们讲解视力保护的重要性……跨部门的深度协同,让服务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成长体验。
初心护航,用“点滴行动”书写民生答卷
在7月25日的南城社区三楼活动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手工活动如同一束光,点亮留守儿童“心灯”。三年来,该社区的“暑期小课堂”已累计服务学生超300人次。“关爱留守儿童从来不是‘额外任务’,而是社区党组织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必答题,是党员干部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南城社区党委书记葛精莉说道。从社区工作人员倾心组织,到志愿者主动报名,再到共建单位按需服务,每一份付出都凝聚着“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初心。
“孩子有人管,我们在外干活更踏实了!”这是外出务工家长的心声;“在这里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太开心了!”这是孩子们的收获。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绽放的笑脸,正是对社区“党建+暑期小课堂”工作的最好褒奖。
如今,“暑期小课堂”仍在继续,社区党员干部用心用情滋润着每一颗童心,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
供稿:平利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