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创新就业举措,为居民幸福“兜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1-11-24 14:59 作者:王晓宁 秦巧琴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锦屏社区时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务工是主要出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要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就业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发展的基础,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就业服务工作有序有效推进,我们要扎实开展移民的培训和就业服务后续支持工作。

合阳县古莘社区成立于2018年3月,属于典型的移民搬迁型社区,随着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的持续深入开展,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深挖就业岗位、广辟就业渠道,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推行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居民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通过就业心理指导、技能培训、推荐就业、扶持创业等举措,实现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目前,社区常住居民867户,3765人。其中,劳动力1878人,实现就业1843人。其中安置公益岗位42人,灵活就业409人,县内就近就地就业257人,县外转移就业649人,自主创业15人,种养殖463人,服役8人,就业率为98%。

分类指导,拓宽援助举措

为提高就业率,社区针对本人技能、择业意向等综合情况进行“量身定制”,实行辖区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就业”、轻度残疾人“基地就业”和居家妇女“灵活就业”等分类就业指导,综合施治,增强就业的成功率。目前,通过社区就业指导,实现妇女、残疾人灵活就业63余人次,从事公益性岗位42人次。

技能培训,实现素质就业

为提高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竞争力,社区依据本人基本情况、特长、就业意向,结合市场用工需求,制订技能培训计划,组织困难家庭子女参加“志·能”激发培训,学习家政、月嫂、家电维修、缝纫技术、厨师、盲人按摩、电工等方面的技能,主动为他们谋岗寻岗,搭建培训就业无缝衔接平台。目前,社区共计举办各类培训30余次,通过培训实现就业70余人次。

推荐就业,实现理想就业

在推荐就业方面,社区不仅扩宽用工需求信息渠道,积极衔接和承接各类招聘会,而且与辖区共驻共建单位签订协议,建立就业服务群,互通用工信息,帮扶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一旦协议单位出现空岗或有招聘会,优先安排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自开展多种推荐就业措施以来,通过社区推荐到辖区万众幸福苑小区物业就业30人次,县内就业189人次,县外转移就业605人次。

扶持创业,发挥倍增效应

为推进高质量就业,社区积极宣传国家鼓励创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失业、困难人员参加创业培训,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建立了“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的多层次、立体化联动机制,着力构建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中的资金、技能等瓶颈问题,全面推动创业就业。目前,通过创业培训扶持,辖区内自主创业15人,实现了更高质量就业。

迎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春风,易地脱贫搬迁群众有党和国家为依靠和后盾,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自身顽强拼搏奋斗下,通过易地脱贫搬迁让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发展问题得以解决,融合度和幸福感不断提高,“搬得出、留得下、能就业、有保障”的美好生活愿景已逐渐呈现。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