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汉滨区“四融共建”绘就城市党建同心圆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12-29 09:20 作者:安康市汉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郭正锋

  汉滨区地处安康中心城区,市区30余万居民群众“同在一座城、同顶一片天、同饮一江水”。近年来,汉滨区牢树城市大党建理念,高位统筹、系统谋划,市区一体、高效推进,探索出组织融合、资源融汇、治理融入、服务融心的“四融共建”工作机制,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组织融合,盘活基层党建“一轴心”

  为破解城市各领域党组织与街道、社区融入不够问题,汉滨区通过组织融合,增强城市党建整体效应。

  横向互联,破“壁垒”。优化设置,将符合条件的18个社区党组织升格为社区党委(党总支),按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小个专市场、物业企业、商圈、楼栋党支部21个。采取“专职委员+兼职委员”模式,吸纳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社区兼职委员。通过组织结对共建、干部交叉任职、人才结对培养等方式,构建各类组织互联互动的党建工作格局。

  纵向贯通,促协调。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系,成立城市党建区级、街道联席会和社区共驻共建联合会,将辖区各级各类党组织负责人纳入成员,健全制度,明确职责,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强化“核心”,抓统筹。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明确8大工作职能,健全权责清单和社区服务事项清单,全面厘清事权边界。优化机构设置,将原有科室站所精简调整为“五办四中心”。赋予街道党工委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人事考核、选拔任用征求意见、规划参与、对驻区单位评先评优、公共事务管理“五项权力”,全面提升街道党工委统筹能力。

  水电总厂家属区老旧小区改造矛盾多发,新城街道党工委联合市、区住建部门、水电总厂党委和建设方安康市城投公司党委,联合成立改造项目临时党支部,协调处理各类矛盾,调动业主全程参与,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

资源融汇,实现多元共治“一盘棋”

  按照属地统领、市区一体、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工作思路,盘活区域资源,推动资源聚集,实现共享利用“最大化”。

  “三单”管理,摸清“家底”。建立街道、社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推行“支部制单,群众点单,党员、驻区单位接单”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科学设置服务项目,集中各方资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双向”认领,资源“共享”。以在职党员“双报到”服务和党建共建联席会为抓手,实行双向认领、双向服务。2020年来,各共建单位与社区签订党组织共建协议78份、共建项目31个、资源共享清单113个,召开联席会议96次,累计安排105万元支持社区共驻共建活动。

  “双向”考评,倒逼落实。区委将区直单位到社区共驻共建情况纳入党组(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实行区委组织部和街道党工委“双向考核”,考核结果占机关党建考核总分的20%,倒逼资源“下沉”。

治理融入,织密综合治理“一张网”

  探索推进网格党建和智慧党建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机统筹、深度融合。

  “网格管理”兜起民生大小事。以全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网格为基础,建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562个,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将网格内各类组织纳入党的工作范围,实现“党建网+综治网”两网融合。吸纳热心社区工作的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选配党员楼栋长、中心户长,推行“周二、周五”工作日制度,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进社区领岗服务,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一线发挥作用。

  “执法下沉”提升街道治理力。加强街道综合执法平台建设,切实为街道赋权扩能,在4个街道分别成立城管执法队,市场监管所,纳入街道党工委统一管理,将人员、责任、工作机制、工作场地相对固化,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建立城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推动综合执法,力量融合。

  “智慧赋能”推动治理现代化。试点建成“智慧新城一事通”、“智慧老城”党建服务平台,整合“党员教育管理、社会治理、云端监控、志愿服务、在线学习、线上活动”等功能,将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居民通过“随手拍”“12345”模块随时随地发布意见建议,党员快接快办落实群众诉求。整合劳动保障、民政事务、社会救助等63项日常业务在线办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安康东锦园小区是无物业老旧小区,环境秩序混乱,群众生活诸多不便。2020年,小区一处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社区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智慧老城”平台,拍照上传向老城街道反馈,工作人员接报后立即协调清理疏通、冲洗消杀,解除了群众烦恼。

服务融心,树好党群联系“一面旗”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着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一站式”服务“舒心”。整合街道、社区办公用房、便民服务中心等资源,通过新建、扩建、配建等方式,建设4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4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理设置党群工作、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孵化等功能站室,提供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简化流程,让群众办事“舒心”。

  志愿服务“暖心”。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志愿服务全覆盖,积分管理。组建113个志愿服务队,开展“微承诺、微心愿、微奉献”行动,向社区居民广泛征集涉及市容环境、审视、监控、扰民等“小梦想”“小心愿”“小建议”260余条,主动对接解决让群众“暖心”的小事、难事240余件。

  老城街道通过党建智慧平台发布“保护母亲河”志愿者招募信息,很快就募集了各行各业50余名党员主动认领;从农村到城区谋生,租住在老城街道的李辉巧双腿残疾,家庭离异,生活困难,社区通过“微心愿”对她开展“兜底式”服务,先后协调解决低保医保、廉租房,送去残疾车、生活用品及孩子的学习用具,圆了她和孩子自强自立的“小梦想”。

  品牌服务“贴心”。坚持“一街道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通过“双认领、双服务”向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募集资源项目,组织开展教育助学、推荐就业、健康医疗、法律援助等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引入“壹基金”“爱德慈善”“智慧养老”等社会服务项目,城市书屋、四点半课堂、健康驿站、爱心驿站等服务阵地遍布社区,为居民群众提供“贴心”服务。2018年,新城街道安火路社区老党员刘成厚建起爱心驿站,常年为居民提供理发、缝纫、磨刀、代收快递等服务,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党员加入,志愿团队越做越大,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真正成为解决群众小事、难事的温暖驿站。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