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温暖都在小事里

——蒲城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05 22:04 作者:陕报记者 陶玉琼 通讯员 李蒙 孟亚娟

蒲城县北关社区“三事”工作室墙上,挂满了群众送来的锦旗。陕报通讯员张艳丽摄

“在以前,这样的下雨天,屋顶漏水,墙皮脱落,我都不愿意在自己家里待着。多亏了咱社区的‘三事’工作室,我才有这么舒坦的日子!”12月1日,窗外寒风凛冽、细雨绵绵,但蒲城县重泉路社区御景华城小区的高生荣家中却暖意融融。高爷爷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听说有“三事”工作室后,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社区打了个电话。没想到第二天,社区“三事”工作室就派人来了解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前两天,还有人给我打电话,让我给干部的工作打分呢。你说说,让我烦心的事一下子就解决了,必须给干部打一百分!”

让高生荣激动不已的“三事”工作室,是蒲城县为了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发挥网格、社区、街道和部门党组织纽带作用,在社区已有的信访调解室基础上试点创建的“街道统筹、部门协同、社网联动”问题处理机构。试点工作从今年年初启动,截至目前,已在蒲城县奉先街道办事处的12个社区全面推行。据了解,“三事”工作室通过党员干部“领单”解决小事,基层党建联席会“派单”解决难事,市县部门聚力“点单”解决大事,打出一套“组合拳”,形成“问题收集、分类处置、回访评价、晾晒评议、考核评价”闭环流程,推动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综合执法等力量下沉,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我们通过借力‘街镇吹哨、部门报到’,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争取让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被重视并得到解决。”蒲城县奉先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天军说。

“三事”工作室让群众的事,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赢得了广泛点赞。

“儿女上班忙,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共驻共建单位的志愿者帮我搬的家具,我太感动了!”“当时咱不了解政策,党员就上门给咱讲,讲得可清楚了。”“有困难,只要打一个电话,就有人帮咱操心!”……在延安路社区的农牧局家属院里,提起“三事”工作室,居民们就有一箩筐的好话要说。农牧局家属院作为社区内第一个参与改造的老旧小区,在改造推进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业主不理解、工作推进慢等难题。社区了解情况后,通过“三事”工作室这个纽带,集各方力量“握指成拳”,逐一克难,在最短时间里实现了小区的“颜值”和品质升级。

干部用心,群众暖心。蒲城县北关社区的党员干部帮助文艺巷群众解决了巷道亮化问题后,收到了一面群众送来的锦旗。“当时看到群众来给我们送锦旗,心情很激动。我从没想过,一件小事就能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北关社区党支部书记屈文九告诉记者。

有了“三事”工作室,这样的喜人场景已成为蒲城各社区的工作常态。北关社区文艺小区脏乱差得到有效整治、延安路社区蒲京花园小区成功解决市政供暖、重泉路社区丰禾小区自来水管网顺利改造……在蒲城,一件件、一桩桩烦心事、揪心事正通过“三事”工作室变成暖心事、幸福事。

据了解,蒲城自试点创建“三事”工作室以来,党员参与人数达2900余人次,解决各类民生事务360余件,党员主动认领弱势群体帮扶、群众事务代办、生产生活小困难等“微心愿”500余件,有效解决老旧小区供气供暖、物业管理纠纷、环境卫生治理等一批实际问题。

“通过推行‘三事’服务机制,一线解决群众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这是蒲城县委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留住爱民为民利民‘初心’,筑牢爱党拥党护党‘根基’的有力抓手。在目前试点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正考虑将其在全县予以推广。”蒲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世峰说。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