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高新区围绕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实施基层党建十大攻坚行动,时刻保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干劲,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拼劲,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闯劲,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作短板,全面解码破解基层党建“十大难题”。
实施“基层铁军”行动,破解“农村人才回流难”。全面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办法,创新“五项制度”构建“一肩挑”运行新机制,分期首批选聘10名农村(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5个贫困村15名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安心驻村工作,完成每月驻村不少于20个工作日的硬性指标,培养一支由153人组成的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实施“集中整顿”行动,破解“后进转化升级难”。针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十种情形”,对各领域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应整尽整”,坚持“一村一策”“挂图作战”和“销号管理”等方式,采用抓班子治弱、抓阵地治散、抓基础治穷、抓制度治乱等举措,推动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提升、晋位升级,实现了10月底前全面整改销号。
实施“控量提质”行动,破解“党员发展规范难”。积极稳妥地对全区发展党员数量和结构进行指导性计划调控,全年202名党员发展任务稳步靠近目标,下茬消除党员发展“空白村”8个,将党员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内容,逐步破解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
实施“红色工地”行动,破解“建设合力凝聚难”。依托项目牵头实施单位,在6个月以上的项目工地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33个,明确高新集团党委履行项目工地党建主体责任,制定下发《项目工地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办法》,规划建设“新时代飞地产业工人之家”,做实叫响“脚手架上党旗红”党建品牌。
实施“点亮拨亮”行动,破解“机关灯下黑整治难”。聚焦践行“三个表率”发力,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契机,紧盯25个机关党支部或多或少存在基本组织生活制度“空转”、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不定期换届等问题,推动机关党组织始终走在前、作表率,创建示范化党支部15个。
实施“集中攻坚”行动,破解“两新组织覆盖难”。按照“点上突破、面上覆盖、量上增加、质上提升”思路,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力量,开展“集中组建月”活动,全年新成立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18家,创建“五星级”党组织1家,继续保留2家,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转变。完善“共产党员示范店”服务管理机制,推动党组织向店铺和商户延伸。
实施“先锋指数”行动,破解“党建教学融入难”。扎实贯彻中组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实施“党员名师工程”“思政课教学”,不断深化以“四类管理”“双向挂钩”为内容的“先锋指数”党员量化考核机制,打造“开学第一课”红色德育品牌,全面完成校长书记“一肩挑”任务,把党建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实施“强根铸魂”行动,破解“引领作用发挥难”。新提拔3名县级领导到高新集团工作,担任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工作职务,配齐配强高新集团党委班子,建立统一归口、责任明晰、有机衔接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持续高标准落实国企党建31条具体任务;深化完善“红色物业”“党员养护管理示范区创建”等品牌,打造全市国企党建新标杆。
实施“标杆引领”行动,破解“党员教育管理难”。全面规范党员组织关系管理,落实党委档案管理主体责任;做好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加大安康智慧党建平台推广使用力度,督促所有党组织和党员在线开展党建活动,147个党支部持续保持使用有力排位梯队;定期维护“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高新子系统,完善党员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制度,稳妥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
实施“达标创优”行动,破解“党建质效提升难”。牢固树立基层党建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导向,扎实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达标”“评星晋级、争创双强”等活动,按党组织总数30%比例创建示范化支部,50%以上比例创建标准化党支部,5个村级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授予省级示范化党支部;修订完善7大领域党建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指导基层党组织守规范、遵程序、抓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