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商南:“六联六进”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11-06 16:37 作者:江学树

今年以来,商南县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创新推行“六联六进”模式,全面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群众这篇“大文章”,使城市基层党建更有温度、更有价值。

党群联心,便民进社区。开展“一站式”服务,设立社区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理社保、民政、土地等服务事项。开展“代办式”服务,对残疾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由社区干部全程领办、代理代办服务。开展“智慧化”服务。开通县、街办、社区三级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县、街办、社区三级微信群,实行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做到“心愿挂网上、认领靠党员、服务在社区”。

服务联民,公益进社区。开展义工活动,组织社区义工开展义演、义剪、义诊、免费推拿、法律咨询等活动,为居民提供优质、全面、贴心的服务。开展慰问活动,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残疾人、失业家庭等重点对象,开展“助老送服务、助学送辅导、助困送爱心、助残送温暖、助就业送岗位”活动,形成了“奉献爱心、传递温暖”的良好风尚。开展志愿活动,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制度,通过组织和个人提供志愿服务,帮助群众圆梦“微心愿”,赚取“联盟币”,用“联盟币”兑换奖品。

社会联动,市场进社区。按照“用需求定服务,用市场做服务,用服务促自治”的原则,采取“公益+盈利”运作模式,成立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居家养老、幼儿托管、就业服务等服务。针对老年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护理室,提供饮食起居、健康康复和亲情关怀等方面专业照护,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针对少年儿童,成立托辅中心,对辖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学生,辅导课业、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举办主题班会、趣味文体活动,为工作繁忙的家长解除后顾之忧。针对失业人员,建立社区工厂,开展技能培训,争取电子厂、服装厂、鞋厂等企业把一些工序简单、体积面积小、方便操作的零件、配料外发到社区,由社区组织闲置居民进行有偿加工,使居民实现零成本的家门口就业。

文明联育,新风进社区。共讲文明知识,订立居民公约,开设道德讲堂,采取“文艺+政策”“文艺+故事”等方式,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惠民政策、典型事迹,全面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共办文化活动,定期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共同开展文艺汇演、演讲比赛、文体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共育文明典型,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五美庭院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我脱贫、我致富、我光荣”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

治理联抓,和谐进社区。个性问题精准治,实行网格化管理,组织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划片走访、工作顺访,“一对一”解释政策、化解矛盾、解决困难。疑难问题大家治,建立“有理大家评”“小小板凳会”“家门口说事”等议事平台,引导业委会、物业公司、在职党员、居民党员共商共议共治,解决“基础保洁、绿化带维护、车辆停放、楼道维护、牛皮癣”等难题。小区问题分类治,对于有物业小区,建立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三位一体”联席会制;对于无物业小区,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包联单位、小区自治组织联管机制;对于单位宿舍小区,建立由单位党组织牵头,小区内党员、楼栋长等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机制。

资源联享,力量进社区。资源向社区下沉,采取“众筹”方式,整合民政、文化、教育、养老等职能部门服务资源,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拓宽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人才向社区转移,设立专业工作室,邀请有一定专业特长、职称等级、社会影响力的医生、教师、律师等,采取定期坐班、预约服务、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个性服务。资金向社区倾斜,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助、社会支持、社区自我补充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严格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为社区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

(供稿:商南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