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紫阳县强化工作职责,完善组织体系,突出共驻共建,健全体制机制,全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强化履职尽责,严格落实城市基层党建责任。一是深入调研、转变观念。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带队,深入全县32个城市社区进行调研摸底,全面掌握城市社区特别是易地搬迁社区党组织设置、党员管理、人员配备、共驻共建、“两新”组织党建等情况,获取一手资料。同时,从县委组织部和有关镇、社区选派党建工作骨干力量,组成城市基层党建调研组,先后到常州市新北区河海街道国宾社区、兰翔社区实地参观学习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开阔视野,转变思路,创新思维,为更好地指导工作做良好铺垫。二是强化组织,周密部署。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列入党建年度工作要点,并纳入党建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县、镇、社区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力、逐级靠实责任,形成上下齐心抓党建的良好格局。据统计,县级层面年度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工作9次。三是严格督导、对标补短。建立县级督促检查制度,经常性开展检查抽查、“逐社区观摩、整县域提升”等工作,全县32个城市社区逐个接受“检阅”,查漏补缺,点评总结,推动工作提升。全县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督查指导9次,分批次对32个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实现督查指导全覆盖。开展观摩评比活动2次,表彰优秀城市社区4个。
聚焦联动效能,提升党建整体水平。一是组织联动,健全党组织体系。探索设置区域内联合型党组织,构建“镇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共驻共建工作联合会—辖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四级联动体系。采取新建、联合、挂靠、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实施“楼院细胞”党建工程,以楼院、楼栋为单位组建党小组、选配党员中心户等,让社区党组织设置更加精细化。今年全县新成立易地搬迁党组织10个,设立楼宇、街巷、小区等功能型和行业型党小组56个,同步组建网络党支部32个、选配楼栋党员中心户183人。 二是干部共推,选优配强社区班子队伍。全面摸排社区内党员干部基本情况,分类建册,因人致用,切实把物业、工商个体户、驻区单位退休干部、社区工作者中政治素质高、宗旨观念强、工作作风好、服务能力强、廉洁自律好的党员干部选进班子队伍。同时,积极探索推进社区与部分驻区单位互派干部交流任职,互派党组织班子成员担任“兼职委员”,参与相关重大事项的研究和部署。大力推行“精英入党”和“青苗”工程,加大在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新兴领域行业骨干、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力度。据统计,驻区单位与社区交叉任职18人,物业管理者进支部班子7人,离退休干部为社区党组织书记6人,发展党员32名,培育后备干部78名。三是共育共管,提升党员整体素质。社区、驻区单位统筹党建优势,通过联席“三会一课”、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庆“七一”等活动,实现区域内党员共育共管。充分利用网络党支部教育平台,加大党员思想教育力度。统筹县级资源,开办党员培训班,提升党员政治理论素质,增强党员归属意识。举办“党课开讲啦”活动,调动党员参与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活力。2020年培训优秀社区党员60余人。四是大事共商,强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深化完善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大事要事共商,对于拆迁改造、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棘手问题,党组织通过民情恳谈、民主协商等方式,组织有关方面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坐下来协商,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提高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据统计,32个城市社区共征求居民群众、驻区单位意见建议144次。
统筹优势资源,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一是整合活动场地,增强群众向心力。大力加强城市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将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各级财政的工作预算,统一功能设置,规范标牌标识,使其成为团结引领群众的政治中心、宣传教育群众的文化中心、联系服务群众的便民中心。高标准改扩新建社区综合性党群活动中心32个,其中易地搬迁社区12个,将区域内各类组织的党建、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场所阵地、活动设施进行整合,相互开放,统筹使用。二是整合帮扶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区域党组织之间相互提供“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将部门资源与社区需求紧密对接,采取“支部派单、群众点单、党员接单”模式,科学制定共性和个性清单,96个驻区单位落实帮扶项目31个,开展专项知识宣传2778场次;公开社区驻区单位党组织工作人员姓名、职责、服务承诺、联系方式,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督促党员亮出身份、发挥作用,实现服务“零距离”。684名驻区单位党员干部认领751个岗位,为社区群众办好事实事469件,帮扶152名困难群众。依托“互联网+”,发挥政务查询平台作用,健全服务平台信息,满足群众网上办理、预约办理需求。探索建立“全程代办员”模式,先后为群众代办各类便民事项4013件。三是整合活动资源,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社区党支部为主,联合驻区单位党组织,健全完善社区“一约四会”机制,通过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志愿者服务等七项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群众文明素质,倡树社会新风尚,着力创建家风正、民风淳、乡风好的文明社区。32个社区累计开展新民风活动300余场次,评选表彰各类典型380余名。
形成长效机制,巩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成果。一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行“联席议事六步法”,明确“收集意见、意见讨论、调查研究、形成决策、明确主体、结果公开”的议事流程,共同研究部署城市党建工作任务。二是建立设岗定责机制。在职党员结合单位业务、个人特长、服务意向等情况和社区居民需求,设置政策宣传,法律援助、医疗保障、环境整治、卫生监督、技术维修等岗位,党员自主自愿选择认领岗位,公开个人身份,履行服务职责,服从社区党组织管理,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监督,虚心听取社区群众建议意见。三是建立基本保障机制。足额落实党建运转经费,按时发放社区工作人员补贴,兑现社区离任干部生活补助。四是建立跟踪问责制度,对履行责任不到位、工作出现问题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约谈问责。强化结果运用,把共驻共建成效作为驻区单位和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由镇、社区提出评价意见。今年以来,全县提拔使用56名干部均征求了社区党支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