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千阳县城关镇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实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加强组织融合,推动“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结合社区治理和居民群众需要,优化党组织设置,推进网格化管理建设。按照区域板块、交通干道,我们在社区建立“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联络员”三级网格体系,设立15个网格党支部、53个网格党小组,476名网格联络员,通过采取一网格一支部的形式,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覆盖到每个治理网格,担负好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特别邀请居住在本网格并关心社区建设的退休领导干部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让退休老党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虽然现在我已经退休了,但是我作为社区的一员,平时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现在,城关镇西新区社区邀请我来担任我所居住的燕伋路网格的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长),让我们这些老党员能够更有效直接地参与社区治理。”西新区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杜志强说。
加强资源融合,推动“封闭自有”向“开放共享”转变。围绕“单位联点党员领岗、共建共享幸福家园”活动,社区党组织深度整合驻区企事业单位有效资源,创新开展共驻共建“项目超市”,联合驻区单位构建优势互补、融合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社区党支部围绕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充分征求辖区党员群众需求意愿,建立健全需求清单,社区驻区单位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对接认领,统筹资源解决社区环境卫生整治、课后托管、老年人照料等民生需求,促进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为解决儿童课后无人辅导作业的问题,城关镇西新区社区创新成立了“四点半课堂”,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聘请专业老师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联合辖区学校的党员志愿者周末为小朋友开展手工制作、心理辅导等课程,有效填补了留守儿童课后空白点。社区为驻区单位的党员提供活动的场所,驻区单位为社区提供优质的志愿者,通过社区与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的互联互动,集中各方资源破解问题难点,从而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居民群众得实惠、社区工作上水平”的共赢目标。
加强服务融合,推动“分散自主”向“多元共促”转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联络员—志愿者—居民群众”+“党员先锋志愿服务大队”为内容的服务体系,组织动员社区志愿者、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居民群众、辖区单位广泛参与社区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联席会评单的“四单管理”模式,社区与驻区单位成功对接“四点半课堂”、“公益夏令营”、“爱心义诊”、“义务理发”等64个服务项目,建起共驻共建“项目超市”,推动辖区在职党员进社区、入网格,通过结对子、组团式、个性化等方式服务居民群众,营造起“身在社区、心系社区、奉献社区”的浓厚氛围,缓解了社区人手不够、力量不足的问题,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一些老旧小区杂草丛生,楼道口杂物乱堆乱放,环境卫生很差。针对这一问题,社区党支部组织志愿者们开展集中整治。在他们的感召下,好多居民群众也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实现了从“各扫门前雪”到“社区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转变。
加强治理融合,推动“条块分治”向“协商共治”转变。通过构建“三级网格”,将社区各项事务逐项分解到每一个网格单元,将党建工作、治安防控管理、隐患排查整改、巡逻防控、调处矛盾纠纷等纳入网格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后,促使网格联络员经常深入群众,了解和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网格,及时了解居民诉求,调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管理服务上的盲区和真空,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网格化管理为社区构建了一张范围大、反应快、效果好的防控网,综治维稳更加有力,确保了社区的稳定和谐发展。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和网格管理的重要作用,组织各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参与到所在网格的全面防控中,他们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登记和排查工作,联合物业工作人员共同做好每个楼院小区的防疫宣传、门禁执勤、出入检测等防控工作,为社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织起一道严密防线。
(供稿:千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