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咸阳市秦都区七里铺小区的变化,社区党支部书记樊瑾总是喜笑颜开,作为20世纪80年代建成居住的一个老旧小区,环境卫生、设施配备、居民服务一度成为樊瑾的“头疼事”。
“自从秦都区探索建立物业孵化中心,专门针对无人管理小区、老旧小区进行物业孵化,我们这就是最先享受这项福利的小区。如今,小区安装了智能人脸识别系统、道路实行人车分离、增添绿化、更换下水井盖、安装摄像头,小区的颜值都高了。”樊瑾高兴地说。
樊瑾所说的正是秦都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建设物业孵化中心,彻底破解“三无小区”问题,大力探索“红色物业”管理社区治理新路径的做法之一。
今年以来,秦都区聚焦物业管理服务基础差、监管难、纠纷多、群众反映大的问题,探索通过组织融合促进党建引领、人员融合促进力量整合、功能融合促进精细服务的“三融三促”模式,真正解决好群众身边的一桩桩“关键小事”,打通服务过程中的“落地难”问题。
如何彰显“红色物业”特点?如何实现党建与居民服务的双赢?秦都区大力建立物业网格体系,按照小区楼栋数量和居民居住位置,科学划分网格,将全区103个社区划分为886个网格,设置424个网格党支部、715个楼栋党小组、1091个党员中心户,配备1212名网格员,为社区及物业企业下一步精细化服务画好“经纬线”。
10月15日,在秦都区西兰街道芙蓉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栋深刻感受到这项新事物带来的变化,“以前我们对小区物业存在难管理的现象,现在党建触角延伸到物业企业,大家沟通更顺畅,服务居民的事情更好办了。”
同样觉得事情更好办了的还有恒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国柱,“以前居民对物业公司的服务比较‘挑剔’,根本原因是信任不够。自从我们加入‘红色物业’以来,企业有了归属感,与社区联系更加紧密,也赢得了住户的信任。”
随着“红色物业”工作链的推进,秦都区还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党组织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服务资源,集中面向社区、面向群众进行汇聚,法律维权、矛盾化解、警务服务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被常态化“打包捆绑”送到居民身边。
秦都区还大力吸纳优秀物业服务企业党员兼任社区“两委”成员,推荐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委员,引导优秀物业服务企业副经理兼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推动社区治理与物业服务双促双强,有效促进了社区居民、物业企业和党委政府的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物业管理人员华丽转身成为居民的“服务员”和“调解员”。
陈杨寨街道华府御园社区成立之初阵地狭小,物业企业了解情况后免费为社区提供600余平方米的场地作为社区办公及居民文化活动场所,投资80余万元为社区提供办公设施。社区也积极协调各类辖区资源,为物业公司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搭建平台,实现了党员联管、队伍联抓、活动联办。
“我们指导物业党支部组建起‘贴心服务队’‘微笑服务队’‘跑腿服务队’,对于群众反映问题做到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服务队成立以来已经解决各类群众需求100余项。”华府御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娜说。
双向任职不仅解决了物业企业的各自为政,打通了社区对物业企业的管理通道,也让物业企业拥有了更多服务资源,最终形成资源多方聚合,服务一点发力的良性运转。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周到细致、贴心暖心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点赞,在党建旗帜的引领下,秦都“红色物业”正释放着浓浓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