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渭南高新区企业服务专员孙文婷(右一)在给企业负责人宣讲政策(资料照片)。通讯员 高雪颖摄
“企业服务专员帮我们解决了烦心事,让我们能静下心来搞生产经营。这样的作风,是企业发展最坚实的后盾。”8月28日,西安重装渭南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化民感慨。
干部作风转变给企业带来的获得感,折射出渭南高新区以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推动企业发展取得实效。
作为一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因历史遗留问题,该公司多年未办不动产登记证。企业服务专员白涛走访了解后,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渭南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并陪同企业对接相关部门推进办理,最终帮企业办好了证。
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渭南高新区开通“企业服务110”专线,创新建立“选拔—服务—培训—考评”全链条工作机制,选拔91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企业服务专员,为112家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同时,推行每周二“企业服务日”制度,组织专员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在政企之间架起高效畅通的“连心桥”。
自2023年7月该机制运行以来,渭南高新区企业服务专员累计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35个。“企业服务专员是政企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渭南高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胡婉宁说,渭南高新区通过这一举措,将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与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让干部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深化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
干部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能力短板。针对这一情况,渭南高新区构建“理论+实践”双轨培训体系:一方面开展政策解读、产业知识等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建立导师制结对帮扶机制,通过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方式,让专员懂政策,更懂企业、懂产业。
在“选拔—服务—培训—考评”全链条机制中,考评无疑是推动作风转变的关键“指挥棒”。渭南高新区将企业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核心指标,与企业服务专员的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绩效奖励紧密挂钩,明确传递“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7名优秀专员得到提拔或晋升职级。
与此同时,渭南高新区建立“月通报—季考评”效能评价体系,并实行容错纠错机制,既打消了干部“怕出错、不敢为”的顾虑,又鼓励他们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出“云端帮办代办”“政策速递”等一批特色服务模式。
作风转变的成效,要在服务企业的实践中检验。企业服务专员王飞曾因沟通技巧与协调能力不足遭遇不少困境。“我参加了系统性培训,学习了高效沟通、部门协调的方法,通过一次次入企实践积累经验,已经逐步弥补了自身短板。”王飞说。
企业服务专员孙文婷则用务实行动促进工作落实。2024年12月,受当地行政区划变更影响,陕西天地人和药业有限公司在药品专利申请及包装印刷时,难以确定地址门牌号。
为帮企业打破僵局,孙文婷主动对接渭南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沟通协商、实地勘察核验,不仅为企业明确了门牌号,还推动了全区企业门牌号核定工作。
除了企业服务专员的精准服务,渭南高新区还通过多种举措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通过组织企业家早餐会、产业链研学交流等活动,促进企业间深度合作;实施“一企一助”融资服务,累计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4500余万元;开展30场网络招聘会,为企业引进专业人才400余名;创新建立入企执法检查备案制度,让服务专员兼任执法监督员,同时制定《渭南高新区“企业服务110”专线责任追究办法》,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优良作风的有力支撑下,企业服务专员机制运行以来,渭南高新区的政企沟通效率明显提升,企业诉求响应时间已缩短至12小时内,企业满意度测评达98.6%。通过落实落细各类助企纾困政策,渭南高新区牢牢稳住了经济基本盘:2024年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7亿元,实现环境优化、项目提质、干部成长的“三赢”。
“当前,渭南高新区以企业服务专员机制为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作风建设融入服务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不断优化拓展助企措施,进一步提升干部作风能力,持续擦亮‘务实、高效、亲商’的服务品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胡婉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