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眉县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搭建织网、管育、赋能三个平台,推动流动党员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赋能”转变,为基层党建注入新活力。
搭建织网平台,让流动党员“不掉队”。充分发挥网格力量,全县860多个党支部通过微信找、入户查、电话访的方式开展拉网式摸排,全面覆盖各个领域,摸清全县流动党员人数、流向和分布情况、从事职业等信息,精准绘制1050余名流动党员“分布图”。坚持季度核查,每半年更新一次流动党员信息库,通过网格筛查、电话询问、微信定位等方式,对流动党员流入地、居住地、就业单位、外出时间、是否参加组织生活、作用发挥情况做到“六个清楚”。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发力,两地通过签订协议,在流动党员信息库建设、党组织建设等方面明确各自职责,联合监督党员履行其党员义务,同时在流动党组织建设、流动党员日常管理等工作中,相互给予人力和场地支持,让流动党员“不失联、不掉队”。
搭建管育平台,让流动党员“不断档”。各基层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一对一”“一对N”联系制度,550名支委成员和党小组长按照分工与流动党员结成对子,与流动党员及其所属单位建立常态化联系,落实流动党员外出报告、返乡登记制度。用活“云端课堂”灵活学,通过微信群、“学习强国”APP、“眉县先锋”公众号等载体,开展线上教育培训,及时推送时事政策、党务知识等学习内容300余条,确保流动党员学习同步、教育同频。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快递邮寄、上门走访等方式,向流动党员发送“必读资料”,紧抓流动党员节假日“归巢”时机,对流动党员开展线下“集中补课”30余场次,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聆听专题党课等系列活动,“线上+线下”让流动党员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搭建赋能平台,让流动党员“不缺位”。充分发挥流动党员人脉广、眼界宽、路子活等优势,组织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等座谈活动40余场次,梳理建设性意见建议160余条。建立流动党员人才信息库,吸纳32名流动党员担任“招商专员”“产业顾问”“技术能手”,为家乡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技术推广牵线搭桥,对15名有情怀、有能力、有口碑的流动党员,优先纳入村级后备力量重点培养,持续激发流动党员内生动力、促进党员作用有效发挥。探索流动党员“党建+公益”模式,组织开展“情系桑梓 爱心帮扶”等公益活动,累计募捐善款5万余元、物资1000余件,让流动党员“不缺位、有作为”。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