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陇县深入学习贯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注重在精准识别、规范程序、跟踪培养方面下功夫,鲜明选用标尺,精准评价干部优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切实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精准考核识别,突出“三个结合”解决谁来下的问题。牢固树立“凭实干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严格对标《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中15种“下”的主要情形,不断拓宽路径加强考核识别和研判分析,使干部“下”有依据、“下”得服气。与定期研判相结合。定期开展镇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分析研判,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班子建设、日常运转以及在落实重大决策、解决急难险重问题等关键时刻表现及群众口碑,梳理建立作风好及作风不严不实“两份名单”,分析提出班子优化调整意见。与巡察审计相结合。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机制,打通与纪检、信访、巡察、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渠道,充分运用执纪执法等部门已有的认定结果,查准查实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信访举报等情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了解干部现实表现,切实把能下的干部及时发现出来、精准确定下来、坚决调整下去。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坚持把干部能上能下与党建工作考核、干部考察、班子研判以及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制定出台《鼓励激励干部担当敢拼善闯苦干实干快干若干措施》,综合运用日常督查、年度考核、专项考评结果,着力打破干部“只上不下”的思维惯性,积极构建“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2022年9月以来,按照“能下”程序对3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
规范程序环节,明确“六个步骤”解决怎么下的问题。坚持公平公正、科学精准原则,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陇县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程序》,建立梳理分析、核实认定、提出建议、会议研究、谈心谈话、办理任免职手续“六步工作法”,进一步规范“下”的程序,切实推动干部“下”得精准、“下”得及时。在组织程序上再优化。在中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5个基本程序基础上细化增加了梳理分析环节,确保程序更规范、操作更科学。在核实认定上再细化。在核实认定环节增加了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举措,确保评价更客观、认定更精准。在组织研究上再强化。在组织决定环节,增加了书记专题会、县委常委会、县委全委会等研究举措,确保研究更充分、处理更审慎。
强化跟踪培养,落实“三条措施”解决一下了之的问题。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并重,加强对调“下”干部的跟踪管理,督促履职尽责,引导干部奋发有为,做实“下”的后半篇文章。注重正面引导。在调“下”之前,组织部门及时与其谈心谈话,点透问题、剖析原因、指明方向,使干部放下包袱、端正心态、轻装上阵。注重跟踪监管。结合班子研判、干部考察等契机,与调整干部本人及所在单位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座谈交流,深入了解思想动态、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抓好跟踪指导,切实传递组织温暖。注重培训提升。根据被调整干部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安排参加各类培训,不断加强政治历练、思想淬炼、业务训练和实践锻炼,引导其补短强弱,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七种能力”和“八项本领”,切实推动“有错”干部变“有为”干部。2022年以来,开展谈心谈话29人次,安排5人次参加业务培训和上级调训。
供稿:陇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