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教育难覆盖、作用难发挥”等难题,以求解优解思维探索“双向四联”管理路径,实现流动党员“流而有家、流而有学、流而有为”,将流动“红色力量”转化为发展动能。
构建“流出+流入”责任双向联结。紧扣“底数清”,夯实流出地党组织“七项职责”和流入地党组织“六项职责”。按照“就近联、身边带”原则,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落实“四定”机制。通过“三找”活动,以“线上比对+线下走访”精准掌握底数,排查出流出党员816名、流入党员64名。按照“一人一档、一支部一表、一党委一册”标准规范建立档案,做到基本情况、流出时间、流入地点、工作单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六清楚”,确保流动党员进出有数、去向清晰。
打造“线上+线下”双向教育联合。围绕教育“提素能”,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主线,引导流动党员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依托“网络党支部”“汉阴先锋”等平台开展线上学习,确保理论学习“不掉线”。用好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沈氏家训馆等本地教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传承红色基因。选树流动党员在“双招双引”、后备干部回引等工作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微宣讲”“返乡座谈会”等形式营造比学赶超、争做先锋模范的浓厚氛围。
搭建“动态+共享”双向信息联通。针对“管理难”,采取“1+N”方式结对联系,利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流动党员外出前报告去向、在外期间报告动态、返乡后报告思想、主动报到亮身份“四报”机制,确保信息入库率达100%,今年以来,共收集流动党员信息4200条。优化服务,镇村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专线,今年以来,拨付慰问资金51.65万元,慰问709名困难党员、流动党员,拨付流动党员专项活动经费14.27万元。
实施“支部+行动”双向管理联动。聚焦“作用发挥”,推动流动党员从“工作进入”转为“作用融入”。融入支部服务,抓实“双诺双评”机制,组织流动党员聚焦村(社区)产业发展、就业带动作用发挥等承诺实事1600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引导流动党员到支部、到村社作贡献、当先锋。融入乡村振兴,组织流动党员认领建言献策、双招双引等任务,县镇村分层召开流动党员返乡座谈会171场次,收集发展建议486个。融入产业发展,聚焦县域五大产业链建设,引导流动党员带项目、技术、资金返乡,2024年以来已有10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300余人。
(供稿:汉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