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传统民意调查操作性不强,问题整改监管难,结果运用范围有限等问题,近年来,三原县运用“互联网+民调”模式,通过建立日常民调反馈机制、加强问题督办、深化结果运用等措施,不断提高民意调查工作的质量,为考实核准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提供重要标尺。
建立日常民调反馈机制,提高民调工作操作性。优化民调工作流程,通过建立公众号、APP等方式将民意调查工作日常化,随时掌握民调动态与工作建议。以网络评价为切入点,在半年和年终考核工作中通过网络平台设置民调问卷,方便群众、“两代表一委员”、干部职工轻松实现对县级各部门的评价;以日常评价为落脚点,利用“三原县党建”微信公众号定期或不定期推送测评问卷,实时了解民众满意度,跟踪了解群众反馈意见建议;以单位互评为着力点,优化原有的镇(街道)和部门互评方法,扩大互评范围,强化部门协作和沟通交流,切实提高民调工作效能。
加强民调问题督办力度,提高民调工作实效性。严格落实督查督办制度,将民调问题作为重要的督查项目纳入日常督办工作体系。对首次民调发现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建立问题台账,第一时间反馈相应责任部门,督促其对整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对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完毕,对需要持续整改、长期推进的,逐项列出问题清单,制定工作方案,切实以督导推进工作,以整改落实民调反馈问题,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持续深化民调结果运用,提高民调工作导向性。在年度考核期间,充分考虑日常民调反馈结果,将其作为年终考核等次评定的重要参考。健全《考核评价实施细则》,新增“县级部门在全市社会评价项目中排名前三的”直接评为优秀等次,“县级部门在全市社会评价项目中排名末位的、社会评价得分在本类别中排名末位且低于上年度的”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于民调反馈问题,未按时限要求整改完毕的按照县《预警督办约谈办法》对年终考核成绩进行相应减分,倒逼全县各级机关干部以提高民调成绩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高群众认同感、获得感。
供稿:三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