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管理 / 正文

领导干部必须“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2-18 11:41 作者:◎曹德本

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为政以德的丰富思想, 从中获得启发、得到滋养,有利于领导干部立政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为政者的道德操守有较高要求,不少政治家、思想家都强调为政以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之。”孟子也讲:“以德 服 人 者 ,中 心 悦 而 诚 服 也 。”这 些 都体现了对为政者政德的要求。在古人看来,修身是为政以德的基础 。为政者重视自身道德修养,首先要“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 天 下 ”。 孔 子 较 早 提 出 了 为 政 者“ 修 己 ”的 思 想 :“ 修 己 以安百姓”“其身正,不令而行”。意思是说,对为政者来说 ,修身至关重要 ,修己而身正 ,身正才 能 正 人、安 百 姓 。 此 后 ,许 多 思 想 家 都 提 出为政者要修身。明末清初思想 家 王 夫 之 提 出 ,“ 夫为政者 ,廉以洁己 ,慈以爱民 ,尽其在己者而已。”他认为,做到清廉爱民,需要 在主观上努力修身。虽然古代社 会为政者修身的内容主要是传统伦理纲常 ,许多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但强调经常对思想、精神进行涵养 ,以 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在 今 天 仍 具 有 现 实 意 义 。 党 员、干 部 只 有 不 断 改 造 主 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 冶 ,才 能 不 断 提 高 思 想 觉 悟 和 道德水平,立好政德。

古 人 讲 为 政 以 德 时 ,特 别 强 调 勤 政 为 民 ,是 因 为 为 政 者 能 否 做到仁爱民众、理顺民意,关系到 民 心 向 背、社 会 稳 定 和 国 家 长 治 久 安 。 在 我 国 古 代 商 周 之 际 ,勤 政 为 民 思 想 就 已 经 萌 芽 。《尚 书· 盘 庚》中 有“ 重 我 民 ”“ 施 实 德 于民 ”的 说 法 。 西 周 政 治 家 周 公 旦 吸 取 商 朝 灭 亡 的 历 史 教 训 ,提 出“ 保 惠 于 庶 民 ”的 思 想 。 孔 子、孟 子 的 勤 政 为 民 思 想 流 传 最 广 ,如 “ 节 用 而 爱 人 ,使 民 以 时 ”,“ 民 为 贵 ,社 稷 次 之 ,君 为 轻 ”,“ 得 天 下 有 道 ,得 其 民 ,斯 得 天 下 矣 ;得 其 民 有 道 ,得 其 心 ,斯 得 民 矣 ”。 宋 代 程 颐 说 :“ 为 政 之 道 ,以 顺 民 心 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 为本。”勤政为民体现的是中华优秀 传 统 文 化 对 民 心 向 背 的 重 视 。 今天党员、干部立政德,更要做到 勤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 高位置。

重义轻利也 是 我 国 古 代 对 为 政 者 的 重 要 道 德 要 求 。 孔 子 提 出 :“ 见 利 思 义 ”“ 义 然 后 取 ”“ 君子 喻 于 义 ,小 人 喻 于 利 ”。 孟 子 进 一 步 阐 发 了 这 一 思 想 ,提 出 :“ 生 ,亦 我 所 欲 也 ;义 ,亦 我 所 欲 也 。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舍 生 而 取 义 者 也 ”。 荀 子 也 讲 :“ 君 子 之 能 以 公 义 胜 私 欲 ”。 宋 代 程 颐 认 为 ,“ 夫 利 ,和 义 者 善 也 ,其 害 义 者 不 善也”。总体上讲,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关于义利问题的基本观点是 重 义 轻 利、见 利 思 义、义 利 统 一 ,主 张 不 谋 私 利、不 计 近 功 。 这 是 为政以德的重要道德准则。对于 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处理好义 利 关 系 依 然 十 分 重 要 。 作 为 党 员、干 部 ,就 要 讲 大 公 无 私、公 私 分 明 、先 公 后 私 、公 而 忘 私 。 领 导干部更是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 的 权 力 是 人 民 赋 予 的 ,要 克 己 奉 公、戒贪止欲,真正做到心底无私 天地宽。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