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5年 / 第17期 / 正文

传统产业的形变与质变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5-09-24 08:20 作者:本刊记者 李彬

从煤城到铝都,铜川正将黑色能源转化为银色产业。依托煤电优势,电解铝链条在此生成,一条“煤—电—铝”的转型路径浮现

铜川因矿设市、因煤而兴,煤炭产量一度占到陕西总产量的七成,成为首批老工业基地,数十年间累计贡献7亿吨煤、3亿吨水泥。

曾有一段时间,日夜不息的蒸汽与随处可见的煤灰,构成了这座城市截然相反的两种颜色。面对产业结构失衡、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透支的现实,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问,成为铜川的必答题,拷问着这座工业老城。自2009年起,铜川以铝破局,重塑一座城的工业基因。

一条名为铝基新材料的产业链,被打造成为引领产业转型的首位产业,年均增速突破21.3%,撑起全市规上工业产值33%的天地,成为引领铜川转身的核心动力。

如今,铜川通过年产30万吨电解铝,已经向下转化为150万吨铝精深加工能力。汩汩铝液和块块铝锭正吸引近30家下游企业聚集,14个在建项目如火如荼,西部最大的铝加工产业基地,正在这片转型区域快速构建。

全新“铝途”

1966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集聚铜川,在杂草丛生的雷家沟建成陕西省首家铝厂。1971年建成投产后,逐步实现年产5000吨电解铝。

到20世纪90年代,铜川铝厂已形成铝锭、铝盘条、铝母线、铝型材、铝镁合金棒、碳素等七大类品种,成为全国地方铝厂之首,跨入全国大型企业行列。三次扩建后,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是陕西省当时唯一一个从基础冶炼到深加工的有色金属行业。

铜川药王山 郭晋雄/摄

2000年前后,铜川铝厂退出老城,在新区董家河工业园区兴建,人员最多的时候,铜川铝厂职工人数达到4000余人。主导产品玉华牌重熔铝锭被评为陕西名牌产品、中国铝冶炼行业著名品牌,并获准在上海金属交易所注册交易。

然而,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这个大厂不得不全面关停。铜川只好将目光投向绿色铸造行业,通过盘活低效用地和老旧厂房,引进专业团队进行园区规划、招商和技术改造。

2011年,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铜川董家河园区共同成立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简称美鑫),大部分生产指标和手续都来自铜川铝厂。采用国内先进的500KA预培电解槽生产工艺,建成投产美鑫30万吨电解铝生产线,巩固了铜川在关中平原城市群中最大电解铝生产地的地位。

“在‘双碳’‘双控’政策背景下,铜川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减少煤炭运输环节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并通过煤铝电联产实现自发自用,减少电力线损,降低电解铝生产成本,发电后排弃的煤灰渣作为建材资源供应周边水泥生产企业。”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兵盈说,依托稳定的地方电网,在铜川做电解铝项目,优势凸显。“以煤带电、以电强网、以网促铝、以铝带电、以电促煤”的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实现。

走进耀州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美鑫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高速运转。为了安全生产,电解一车间任雷团队研发的“智能巡槽机器人”可以自动对电解槽系列两端头24小时不间断即时监测定时测量,解决了困扰电解车间的一大难题。

“以前在老铝厂用的是自焙槽,铝镁合金分公司建成后,换成了预焙电解槽,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了。过去老厂烟气大,一个班下来鼻孔都是黑的,现在你看工人下班后口罩都是白的。”五十多岁的陈继普是地地道道的铜川人,他的职业生涯是从铝厂开始的,一干就是30年,见证了铜川铝业的发展。

在铝业分公司电解铝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火热,一排排电解槽整齐排列,224台电解槽正将氧化铝粉末电解成符合纯度要求的铝液,后续送往下游进行铸造加工。

一手好棋

在铜川市副市长刘正旺看来,铜川把铝业视作引领产业转型的首位产业,是因为有强大产业基础,又有广阔发展空间。

铝是产量最大的有色金属,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相关度达95%,铝合金是制造航空航天飞行器机体、交通运输车辆、高速水面舰艇的基础材料,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

铜川具备做大做强铝基新材料产业链群的区位配套优势:西安有着良好的军工、航天工业基础,是比亚迪汽车、隆基光伏、三星电子重要生产基地和C919大飞机重要组件生产基地。

铜川距离陕汽集团、汉德车桥、中航西飞仅有50分钟路程,与省内吉利、比亚迪、法士特等知名汽车龙头企业均在100公里以内,可以有效节约存储和运输成本,具有形成紧密配套的区位优势。

高端铝材常常是精加工的原料

西安正在进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铜川市发展建筑型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后续项目建设,铜川将成为国内集熔铸、挤压及后处理一体化的专门生产高性能特种工业铝型材生产基地之一,具备生产工业、建筑、家装、机电等领域使用的多品种铝基新材料产品的生产能力。

铜川建设先进铝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对于提升陕西航天军工高端铝基材料配套能力,保证重点产业战略纵深有着重要意义。

而与铝业高地河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相比,铜川距离全国电解铝的主产区新疆、内蒙古更近,西北地区铝产能1328万吨,占到全国的32%,为陕西建设背靠西北辐射东南的铝加工基地提供了原料支撑。

时间回溯到2010年,铜川建成“煤—电—铝—铝精深加工”联产联营的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丰富的煤、电、铝等资源,开始探索“用煤发电、用电炼铝,到铝精深加工”的循环发展路径。

“政策红利与市场的同频共振,也坚定了我们将铝产业作为转型升级引领性产业的信心。”铜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任涛说,在 “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背景下,铝的轻量化、耐腐蚀、可循环特性,让铝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绿色材料。

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30 年,全球轨道交通用铝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食品包装材料渗透率逐步提升,大飞机、无人机制造对高强度铝合金需求旺盛。储能领域,铝电池、铝基复合材料在储能设备中的应用逐步落地,未来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原铝有着较高的价格,因此以铝为原料生产的制成品也具有高价值,从上游的30万吨电解铝,到中游铸造材、型材、板带箔材,再到下游广阔的市场应用。可以构建出多层次转化、多层次增值的产业体系。”铜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材料工业科科长李建伟说。

凸显优势

“用自己的煤发出自己的电,加工自己的铝。”依托美鑫铝液直供成本优势,铜川积极布局中下游产业,极大提升了美鑫铝液就地转化率。目前,美鑫在铜川签约铝液用户8户,较2021年多出3户,协议供应铝液量26.4万吨,占到美鑫电解铝产能的88%,较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

电解铝市内转化率由2021年的55.6%提升到2023年的69.6%,2022年以来,电解铝产能一直满负荷运行,产能利用率达到100%,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在全国87个电解铝厂中排名前列。

“成本优势是企业全价值链效率的终极体现,以更低的社会资源消耗创造更高的价值,是成本竞争的重要一环。”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科科长冯科说。

电解铝行业产品同质性很强、销售价格统一、生产技术差别相对较小,因此行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及销售运输方面。

轻量化、耐腐蚀的特性,让铝材成为“可替材质”。

2022年,美鑫公司“煤电铝阳极”联产联营全面投入运营,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每吨电解铝交流电耗在13000千瓦时,低于全国平均综合交流电耗。得益于成本优势,上半年美鑫公司盈利6000万元。

“绿色”既是责任,更是机遇。铝镁合金项目主工艺方案采用行业领先的500KA预焙电解槽技术,在国内率先使用电解烟气湿法脱硫技术,以达到行业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今年一季度,铝镁合金分公司生产出2000多吨高附加值产品,消化了180多吨废铝。走进铜川电解铝铸造车间,重熔提质的废旧铝料正被投入专用电解槽,经过特殊工艺处理,85%的废旧铝可转化为合格铝液。

而在铝镁合金分公司厂区东侧,无组织排放治理项目已完成68%工程量,投用后TSP粉尘排放值稳定优于国标要求。

在铝镁合金分公司电解车间,工人师傅们正通过“天车智眼远程操作系统”精准完成打壳作业。这套由一线职工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融合工业视觉与自动控制技术,使作业效率提升20%,劳动强度降低60%。

“过去需要3人配合的操作,现在1人即可完成,还能避免电解质喷溅风险”,天车班组长对数字化改造深有感触。

2025年公司启动的12项科技项目中,既有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也有智能制造系统研发,研发投入强度较上年提升31.7%。

电解二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对电解槽进行数据系统测算,针对自适应深度智慧节能电解槽项目提升的七大项十几种技术应用逐项推算数据优化空间。

通过深度节能槽内衬设计、新型阴极结构技术、抗扰稳流母线在线升级、电解槽数智控制等一系列节能技术的综合运用,利用5年大修周期新型槽的改造升级,铜川未来直流电耗有望再降300度/吨铝,可实现每年节约9000万度电。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