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酒、木瓜纯露、木瓜面膜……白河木瓜,逐渐形成食品、饮品、药品的产品系列
木瓜常被视作寻常瓜果。在白河,一场围绕它的“终端突围”正在发生。从餐桌上常见的小吃起步,向上游溯流:果籽化作美妆精华,果皮淬炼药品活性成分。
这并非简单的产业链延伸,而是从消费终端回溯草木本源的深度开发,以逆向路径重新定义一颗果子的价值。
产业发展的“三二一”
木瓜产品总是以其独特性吸引眼球,进而站在众多农产品的“C位”,电商达人李明康就见识过这种场面。
一次,白河将农特产品推介会办到北京的一家企业内,现场人潮涌动,却都热衷于了解木瓜产品,“不夸张地说,那次推介会最后变成木瓜专场。”

木瓜初筛 王茜/摄
李明康对类似情境有着极高的敏感度,“木瓜产品有很强的市场潜力”,推介会的后续给他的判断增添了不少佐证和信心,当年年底,这家企业仅通过他就订购了170多万元木瓜产品。
2018年,从学校毕业后,李明康进入教培行业,本计划好好奋斗一番,可没想到骤然遇到行业下行,于是他转战县域电商探索未知。年轻人的冲劲得以发挥,很快,他就在两三个乡镇建起分公司、生产基地、种植基地,许多看似普通的农产品都能被他卖出白河、走向全国,公司年销售额直冲700万元。
一切看起来繁花似锦,但越干越需要思考,李明康总觉得缺点什么,“公司没有主打产品!像魔芋、腊肉、蜂蜜、干货这些土特产,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甚至比我们做得还好。”
李明康的困惑,曾经也是白河的迷茫之处。光皮木瓜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两个十年”,退耕还林后的第一个十年,木瓜处于孕育成长期,产量较小,利用率也较低,木瓜产品多为小作坊生产。2012年,白河在落实“一县一业”强农政策时陷入纠结,黄姜、烤烟、魔芋等产业都有,但细观其发展状况,茶叶比不上紫阳,魔芋赶不上岚皋,什么产业最能代表白河?
“光皮木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独一无二的。”白河县副县长张林冲说,那年之后,木瓜产业的发展有了突破,主要表现在加工企业稳步增多,他们各凭本事在食品、果酒、醋饮、护肤品等领域探索着、研究着,“这时,木瓜产品的销售又成了需要攻坚的问题。不像其他农业产业一样,它们的发展历程大约遵循精耕一产、做强二产、布局三产的顺序,木瓜产业恰巧相反,需要先搞好三产销售,二产才会强劲,一产就能可持续发展。”
就是在这种状况下,正在补充销售环节的中厂镇与李明康一拍即合,他重新设定了企业的发展计划,以木瓜小镇为依托,全力推介光皮木瓜产品。落实计划的第一步,李明康将公司总部迁往中厂镇。
与各大企业的联系很快就建立起来,作为一个纽带,李明康常常将顾客对产品的建议反馈回来,“木瓜果脯容易氧化变成褐色,木瓜纯露瓶太大了,带不上飞机,这些问题企业都一一解决。近期,我们计划和百益实业合作,开发一款线上销售的木瓜酒。”李明康越做信心越大,“数据最能说明情况,2023年我们正式开始合作,当年企业的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其中木瓜产品销售额300多万元。”
当然,要做木瓜产品,就得找到独属于它的营销策略。一到中厂镇,李明康就开始筹备开办白河木瓜京东旗舰店,他花了4个月时间准备,拿到政府授权、到京东提交材料,严格的程序是为了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权威性和唯一性。除此之外,他还在各大平台积极挖掘和培养私域流量,吸引白河木瓜的忠实粉丝,“精准的积攒客户是营销大趋势,我们就是要做到,人们一提到白河就能想到木瓜。”
从食品到妆品
和李明康一样,台商陈亦勋也拥有如此愿望,可只有真的干起来才能体会到个中滋味。
“原来你讲的木瓜不是能直接吃的木瓜?光皮木瓜哪里有种?”在上海的一所高校里,陈亦勋精神抖擞地讲了一个多小时,得到老师们好奇地反问,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木瓜这两个字就是产业发展最大的障碍。”

制作木瓜鲜啤 王茜/摄
好在,驰骋商场几十年,陈亦勋最不缺的就是耐心与技巧,“这个果子冷门,代表它有很多课题可以挖掘。”
一来二去,陈亦勋跳出原有的产业框架,有了全新的视角,长远来看,他瞄准亚健康市场、研发健康食品,预计在一年之内能有新产品出炉;而短线计划,他选择了宠物用品赛道,目前这一领域仍处于上升期的“草莽时代”,有许多机遇可寻。第一款宠物洗澡用品,既抓住了光皮木瓜留香持久的特点,可以掩盖宠物身上的气味,又发挥了木瓜抗菌、抗炎等功效,减少宠物皮肤病、传染病的发生。
“如何把光皮木瓜的特色与市场需求结合开发产品,是我思考得最多的问题。”陈亦勋说,选择在上海搞研究也不是盲目决策的结果,江浙沪一带除了有一流的科研资源,还有广阔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条,只要产品足够有特色,必定会有一席之地。
不断提升软实力,将白河作为“原料供应大本营”,运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实力推动木瓜产品迭代更新,并快速接入跨境贸易供应链,是陈亦勋对白河的建议与期望,这一判断基于他对木瓜产业“三有三缺”的思考。
有历史,缺名气。有史料记载,白河县是木瓜适生区,自古就有野生木瓜,人工栽培可查阅到唐代,可以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现在来看,其名气较小仍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不少企业创始人反映,在推介木瓜产品时,往往需要多花一分力气介绍什么是光皮木瓜。作为名副其实的土特产,品牌建设至关重要,可以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助于农民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收益。
有品质,缺竞争力。刚到访白河时,陈亦勋的想法是,运用积累的资源为木瓜产业的发展牵线搭桥,据他了解,安康当地有许多高品质的农产品是日、韩等国十分青睐的,多用于化妆品生产。就现状来说,木瓜或许离出海还有一定距离,但积聚实力、以待时机却是不得不做的,而在他看来,积聚实力最重要的仍然是加强研究、提升软实力。位于秦岭腹地的白河县,相对于光皮木瓜的其他产区,诸如山东、湖北来说,出口成本必然较高,只有搞好研究、做好原料提纯、瞄准深度加工,将农产品木瓜生产为高附加值产品,才能提升产业竞争力。
有产业基础,缺发展条件。经过多年苦拼苦干,白河的木瓜产业有了很好的基础,但不得不面对的是,受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一些较大的企业在投资建厂时可能会三思而行,他们倾向于将企业办在产业配套更完善、离市场更近、人才环境更好的地方。从这点出发考虑,木瓜产业更加需要提升软实力,软实力是吸引力、是影响力,也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将产品核心技术和提取工艺专利掌握在手里,或许是木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陈亦勋说。
从食品到药品
在房前屋后种一棵木瓜树,便可以得到四季美景。春日赏花之繁盛,夏季看叶之茂美,秋天观果之丰盈,冬日品寒枝之傲骨。这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与青睐,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中,木瓜都是友谊、感恩、回报、隽永、长寿等美好情感的象征。此外,在民间传说中,木瓜树又被称作“降龙木”,具有勇敢、正义、战胜困难的内涵。

汉江白河段
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喜欢木瓜树和它背后的寓意,他们不惜为价格不菲的木瓜苗木买单,用于制作盆景或是种在门前,这对处于木瓜产区的果农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商机。
在卡子镇的后山上,有一片500多亩的木瓜园,与早期那些粗放生长的木瓜树相比,这里的果树造型更精致、形体更苍劲有力,肉眼可见园子的主人倾注了许多心血。
周川虎就是那个发现机会并付诸行动的人,他从事了多年绿化园林工作,不仅有资源、有市场,更有产业敏感,“木瓜盆景被古人列为‘盆景十八学士’之一,在高端市场很受欢迎。”
或许很多人还没开始实践是缺少一份耐心,木瓜盆景生产周期长、养护成本高,“这些果树的树龄大概在四五十年左右。”周川虎说,“管理虽然麻烦,收获却也比较可观,一株盆景的前期投入在2000元左右,但其潜在的收入至少能有3万元。”
近些年,在白河的持续挖掘下,木瓜的出路被接二连三地挖掘,除了卖产品、“卖景”,还有人开始“卖香”。
“头脑灵活的人早已经开始卖单个的果子,一个品质上乘的木瓜可以卖到四五十元,放在家里几个月香气久久不散,比工业化的产品更舒适自在。”白河县木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商国楚说,这种另辟蹊径的法子无疑也是对产业发展的探索,但目前令人遗憾的是,有一条实际上很“正统”,且潜力较大的路子还没有被打通。
根据《本草经集注》《中国药植图鉴》等多部医学典籍记载,光皮木瓜有去痰、去恶心,治疗肺炎、黏膜炎、支气管炎等功效,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在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仍然有关于木瓜(光皮木瓜)的收录,但在2000年以后的版本中,光皮木瓜被移出收录,木瓜主要指贴梗海棠,即皱皮木瓜。
“这种地位式微可以说是产业发展最大的不利因素,它直接堵住了光皮木瓜作为中药材的出路。”商国楚一边感叹无奈,一边四处奔走寻求解决办法。大约协调了两年之久,事情终于有了眉目,“我们正在申请让光皮木瓜进入‘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名录’,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光皮木瓜炮制规范正在进行公示,一旦成功,光皮木瓜一个新的产业领域就会形成。”
回顾整个产业发展历程,商国楚把它称之为:不断“开疆拓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