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从单打独斗到组团作战,信息匹配打破孤岛效应,资源打包提升效率,风险共担凝聚信任,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
种植基地里,采摘好的辣椒被一一送往食品加工产业园区;生产车间中,经过清洗、炒制、灌装等流程,辣椒酱便制作完成;智慧物流产业园,打包、分拣,沿着快递自动传输线,辣椒酱就能送到西北地区的千家万户。
这是甘泉辣椒“接二连三”的旅程。作为传统农业县,甘泉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衔接二产、连通三产的融合发展之路。但是,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单村发展空间窄、村级产业“小而散”、传统产业“长不大”、新兴产业“落不下”。
乡村发展,需要多个村齐心协力、相互补台。甘泉县以第一书记“联村组团式”服务,打破村级边界,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横向牵手、向上对接、向下延伸
2024年1月,正是陕北天寒地冻、朔风凛冽的时候。一大早,桥镇村第一书记李泽来到村民高平的大棚里,帮忙搬运新鲜采摘的无刺小黄瓜。
高平种植大棚已有16年的时间,如今上了年纪体力大不如前,天气寒冷,李泽经常抽空帮助他采摘搬运黄瓜。
“两个棚一天能产四五百斤黄瓜,很费人工。”高平说,“全靠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帮忙。”
甘泉县下寺湾镇省级蔬菜园区 祁小军/摄
桥镇村是全县最早种植无刺小黄瓜的村,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了减轻村民劳动负担,李泽争取相关项目资金,通过安装轨道车、自动放风机、铺无纺布等,对原有的日光温室大棚进行硬件提升。
因为地处最偏远的乡镇,桥镇村产出的无刺黄瓜仅在当地小有名气,销售却一直不温不火。
“不能这么坐着等客商上门。”李泽一边通过网络拓展销路,一边向服务团求助,各村第一书记纷纷帮忙寻找客源。一年时间,第一书记帮助村民销售无刺小黄瓜39吨,价值13.26万元,农户实现了增收,更提振了发展产业的信心。
“乡村振兴工作到了县一级,不是某一两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体党员干部的事。”甘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世雄说,第一书记组团后,问题共同解决、资源共同调配是早就形成的共识。
2019年年底,魏家沟村黄瓜滞销。当时的第一书记崔院强,也是石门镇服务团的队长,他在微信群里试着询问,结果各村蔬菜滞销的消息相继传来。
第一书记们在微信群里商量讨论、集思广益,决定把各村滞销的黄瓜、西红柿、辣椒等收集到一起,分拣、组合、包装、定价,然后由第一书记开车送到联系好的居民小区。
“总共卖了11天,每天能走1000多斤,也算解了燃眉之急。”崔院强说,抱成团更有奔头,干起来也更有劲头,虽然第一书记行政有隶属,但工作不能囿于一村。
这也是第一书记横向牵手、向上对接、向下延伸,发挥服务团作用的时刻。随着服务团运行日趋成熟,第一书记们角色认知和工作重心逐渐发生转变,从单打独斗到组团作战,信息匹配打破孤岛,资源打包提升效率,风险共担凝聚信任,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
受连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甘泉县连续3年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土壤墒情不佳,严重影响农作物出苗和生长。
行走在饥渴的田地里,张槐湾村第一书记聂景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踌躇之时,他想起刚到村看见过闲置的水渠,那是20世纪60年代用水轮泵灌溉农田遗留下的。
水轮泵是利用水流高差,将落差势能转换为抽水动能,过程中不需油、不用电,只需定期维护、简单保养,运行成本非常低。
“何不恢复水轮泵试试?”聂景渊连忙向村委会跑去。村党支部书记听罢有些拿不准,两人分别向服务团和镇上汇报这一情况。
经过第一书记们多方求证,重启水轮泵的想法可行。县里迅速组织水利专家和石门镇干部前往外地取经。
2024年5月,张槐湾村试点建成一座新式全自动水轮泵站,相关管网也全部修复。现在,从洛河抽上来的河水通过水轮泵,流淌进1000亩干涸的农田。
这一年,石门镇玉米亩产产量1500斤,较往年增长65%。
清水入田,聂景渊很是欣喜,但他没有因此放松下来,因为还有更多农田在等待灌溉。通过聂景渊不停地试验测算,张槐湾村的水轮泵已延伸覆盖周边几个村。“只要有库坝,这项技术就能推广。”聂景渊说,今年扩大管网后,将有更多村受益其中。
前人栽树,后人“造林”
在甘泉县白鹿寺里,一棵植于唐代的千年银杏树迎来观赏期,片片金黄的扇形树叶,挂满树梢,迎风婆娑。来甘泉看银杏树,成了秋天的一种景象和趋势。
远道而来的人群从白鹿寺出来后,转身进入旁边的葫芦园。一串串圆滚滚的葫芦挂满枝头,形态各异、妙趣横生。微风拂过,藤叶沙沙作响。
园子原本是一片玉米地,2022年,和平村从来往的人群中看到机遇,开始发展葫芦产业。
“成熟的葫芦经过刮皮、晾晒、雕刻、打磨等,就能变成文创产品。”和平村第一书记侯海英说,“能发展起这个好产业,还与前两任第一书记有关。”
8年前,时任和平村第一书记赵伟联系组织村干部到各地学习,依托白鹿寺景区人流,发展起大棚水果采摘;3年前,接任的第一书记王富又因来观赏千年银杏树的游客增多,动员村里种起葫芦。
起初,不少村民担心第一书记轮换会带来经验断层、关系网中断和项目连续性风险。对此,侯海英并不认同,“这时候,第一书记组团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无论怎么轮换,村里的事情始终有人去操心、有钱物作支撑、有机制去保障,第一书记只管放开膀子干就行。”
围绕基层党建、防返贫预警监测、乡村振兴等内容,甘泉县利用集中培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工作评比等方式,为第一书记搭建起学理论、讲经验、看实践、比成绩的多元平台。
“压茬交接、结对帮带,前任第一书记传经验、教方法,新任第一书记就能尽快熟悉村情概况,从而顺利接担子、干工作。”甘泉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涛解释说,在比学赶超、人人争先的浓厚氛围中,第一书记的综合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看着两任第一书记打下的良好基础,侯海英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服务团的帮助下,他决定继续在葫芦产业上下功夫。2024年,通过争取的56万元项目资金,和平村建成了集观赏、采摘、休闲于一体的葫芦园,通过第三方承包运营,村里当年直接收入就有5.6万元。
今年,侯海英和村里商量后决定,村集体自己运营葫芦园。园子里设置了4个摊位,专门出售葫芦文创产品。一个新鲜葫芦的价格,最高能卖到50元。
“前人栽树,后人‘造林’嘛。”侯海英说,“来到和平村,看银杏、品水果、采葫芦,能干的事多了,游客就能留得住。”
植保无人机对水稻进行飞防作业
2024年夏天,李宁到龙咀沟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正值水稻种植的关键时节。摆盘、装车、前进,村民熟练地操作着插秧机,机身前的水稻秧苗跟随着机器的节奏,整整齐齐地插进水田。
水稻种植是龙咀沟村的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村里已经围绕水稻,确定了农耕文化与生态乡居的发展定位,构建起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看着热闹的场景,李宁不禁被感动。经过走访调研,结合村里水稻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李宁向村里提出建设村稻米加工坊的想法。在此之前,他还询问了前任第一书记的意见和建议。
很快,这座由第一书记穿针引线、整合40万元项目资金建成的稻米加工厂顺利建成。机器一响,不仅稻谷加工成本降低了,更有助于构建起龙咀沟村水稻产业的全链条。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无需再起炉灶,还能看得更远。”李宁说。
岗位变了,情怀不改
2024年1月,延安市首个豆制品创新研究专家工作站落地甘泉。虽然没能见证签约仪式,但贺加贝和白伟两人却难掩欣喜和自豪。
在园区基地实践锻炼时,第一书记贺加贝走访中了解到民营食品加工企业存在产品创新难、技术升级慢等问题,便及时将情况向服务团进行汇报。
第一书记“联村带农”服务团通过县人才中心确定了相关政策项目,可专家从哪儿找?
此时,恰逢白伟到无锡市挂职锻炼,他也曾是一名第一书记。了解到县里这一需求,白伟开始联系对接江南大学。
甘泉县道镇稻田 邓志宏/摄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从事食品加工研究多年,科研能力沉淀厚重。如果能在这里请回专家教授,对全县农副食品加工产业绝对大有裨益。”为此,白伟和甘泉县拿出诚意,最终确定与钱和教授专家团队签订合作协议。
甘泉一直秉持“小县大作为,小食品抢占大市场”的理念,强调做精做优做活土特产文章,甘泉豆制品创新研究专家工作站的建立,有效推动全县农副食品产业发展。
“第一书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白伟说,“驻村的那段经历让年轻干部提升自我、体现价值、发挥作用,更加激发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热情。”
甘泉县坚持把第一书记组团作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平台,细化驻村干部职级晋升、选拔任用措施,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第一书记优先提拔使用。
甘泉县文旅局副局长胡金飞就是被提拔的第一书记之一。在梁庄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他带领村民试种贝贝南瓜,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得到了组织和村民的认可。如今岗位转变了,做的还是产业工作。
“什么,您说要签我们的矿泉水?”
接到来自无锡的电话后,胡金飞忍不住再次确认。
之前,为推广甘泉大峡谷旅游,景区与甘泉甘美矿泉水公司合作生产了一批矿泉水,并在延安机场进行了部分投放。
无锡苏南国际机场集团工作组在途经延安机场时,喝到了这批投放矿泉水。“反响出奇好,看到矿泉水上的旅游宣传,竟然直接联系到文旅局来了。”胡金飞笑着说。
面对送上门的合作,胡金飞不仅想要紧紧抓住矿泉水生意,还想“卖一带一”。通过第一书记服务团,从各个第一书记推荐的农副产品中选中了八千里公司的休闲食品,“坐飞机的时候喝着甘泉矿泉水,怎么能不再来点甘泉豆腐干呢?”
今年4月,在胡金飞的联系推荐下,无锡苏南国际机场集团与甘泉甘美矿泉水公司、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签订了500万元和180万元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