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福建仙游党建引领特色文旅片区发展 稻海映古厝 “状元”引客来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11-14 10:55 作者:郑锌 黄丽丽

福建省仙游县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在该县北部的群山与田畴间,散落着溪边、象星、北象山、菜溪四个村落,是南宋文状元郑侨的故乡,也因北宋“一方文武魁天下”的典故,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如今,这四个村落联动组成了一个特色文旅区域——“状元红”片区,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聚焦乡村文旅资源分散、资产闲置、发展动能不足问题,近些年来,仙游县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动、业态融合,多措并举打造“状元红”特色文旅片区,激活千年状元文脉与乡村生态资源,实现从“单兵作战”到“片区共兴”的转变。

组织联建聚合力

清晨,天刚蒙蒙亮,“状元红”片区组团项目临时党委书记朱辉的身影,便出现在象星村的建设工地,他手中的工作日志记得密密麻麻:“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完工,停车场路面硬化进入收尾阶段……”在他身后,佩戴着党员徽章的项目攻坚突击队队员正各司其职,“片区组团项目临时党委成立后,我们31名党员全部下沉一线,每人包干一个项目节点,全程跟进落实。”朱辉说。

仙游县打破村域界限,整合片区内4个村级党组织,成立片区组团项目临时党委,构建起“联合党委统筹+功能党支部发力+党员先锋带头”的三级组织架构模式。推行“每月专题议、每周碰头商、每日一线访”工作机制,聚焦片区规划落地、项目建设推进、群众诉求解决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目前,已召开联建会议26场,成功化解土地流转纠纷、基础设施配套等各类难题23项。

在项目建设现场设立党员责任区,在游客服务点设置党员示范岗,仙游县通过游客下单、驿站派单、在职党员接单的“三单”服务模式,开展环境整治、游客引导、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同时,设置意见征集簿,对景区内路线、卫生间和周边美食、交通等重要信息进行分类汇总,针对游客需求建议,优化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

资源联动筑基底

“做梦也没想到,闲置多年的老房子竟能变成摇钱树!”象星村村民岳振伟站在自家修缮一新的古厝前,脸上洋溢着喜悦。这座始建于明朝末年的老宅,曾因年久失修日渐破败。片区组团项目临时党委引入专业设计团队,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巧妙植入状元文化元素,将其改造为古色古香的“状元侨胞会客厅”。如今,岳振伟不仅每年能拿到稳定的租金,还在会客厅里开起了特色产品馆,售卖本地农特产品,“旺季一个月就能挣6000多块,比在外打工强太多了!”

由片区组团项目临时党委牵头,组织党员骨干成立4个“资源普查专班”,深入片区各村组,开展“拉网式”排查梳理,全面摸清文旅资源和可利用资产“家底”,菜溪岩风景区、状元文化公园、岳氏古村落建筑群等18处文旅资源以及22项闲置农房、集体土地等可利用资产清晰登记,建起翔实的资源台账,实现资源底数清、分类准、可利用。

摸清家底后,临时党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动福建理工大学、仙游县旅游事业中心等单位,精准对接资源需求,将分散的状元文化、农耕体验、生态观光资源“串珠成链”,精心设计出“状元文化研学线”“生态休闲体验线”两条精品旅游路线。创新推行“党组织+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土地入股、房屋租赁协议,示范带动群众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状元民宿”“文化驿站”,以集体土地入股方式,建设生态停车场、研学基地。目前,已成功盘活闲置资产9项,带动村集体年增收约5万元,农户户均年增收超1.2万元,昔日“沉睡”的资产正转化为群众增收的“活水”。

业态融合促共富

午后的象星村稻田研学基地,一派丰收的热闹景象。来自厦门的30多名小学生正在田间地头体验传统农耕乐趣;田埂边,村民郑阿婆的“状元生态礼盒”摊位前人头攒动,礼盒里装满了本地种植的大米、散养的土鸡蛋、手工制作的白果等特色农产品;不远处的“御史家宴”农家乐内,老板阿杰夫妇正忙得热火朝天,土灶大锅里炖着香气扑鼻的走地鸡……

片区组团项目临时党委深挖状元历史典故、独特民俗文化,精心打造状元文化墙、状元学习台等文化地标,推出“状元及第”主题研学活动、非遗民俗展演等特色项目,开发采茶制茶、水果采摘、农家美食体验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文化魅力、体验农耕乐趣。由党员致富带头人牵头,培育打造“御史家宴”“状元生态礼盒”等特色农特产品品牌,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门店”双渠道,拓宽销售路径,实现游客来了有得玩、群众卖货有销路的良性循环,带动片区农产品销售额年增长35%。

为进一步提升“状元红”文旅品牌影响力,片区组团项目临时党委还成立宣传队,党员干部通过短视频平台拍摄制作系列宣传短片,开展“丰收在菜溪”等直播活动20余场,让“状元红”片区的美名传遍八方。

责任编辑:葛依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