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驿站里却暖乎乎的。近日,走进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万达广场“庆小驿”,墙上的留言簿上写满了暖心的话语,美团骑手王洪用略显潦草的字迹写道:“昨晚送餐路上,电动车突然没电了,又冷又急,多亏这里能充电,真是救了急了!”
大庆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工业城市,先有企业后有城市,地企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征。近些年来,为解决1.67万余名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各类需求,大庆市结合城区分散、冬季漫长的特点,充分挖掘油田企业和城区各类资源,高标准建设517处“庆小驿”温暖服务站,把暖心服务送到“小哥”身边,搭建参与治理渠道,彰显了“油城温度”,为党组织服务凝聚新就业群体架起了桥梁。
“六能六有”建强阵地
“我们很多司机每天穿梭在几个城区之间,距离跨度大,想上个厕所都难,现在‘庆小驿’建到了街边路边,歇脚如厕真是方便。”滴滴司机王晓峰说。
充分调研各类新就业群体需求,大庆市按照“选址新建一批、闲置资源改造一批、党群阵地升级一批、各类商户挂牌一批”的建设思路,统筹推进阵地选址建设,结合驻庆油化企业闲置房产资源丰富的实际,主动协调油田、石化企业,将一批临近街区、交通便利的原有办公用房、活动站等改造为“庆小驿”。这里不仅空间宽敞,还可依托企业原有设施实现快速供暖、网络覆盖,形成“企业出资源、街道管运营”的合作模式。
在建设标准上,全市统一推行“六能六有”功能配置,做到让新就业群体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冷了能取暖、热了能纳凉、急了能充电、烦了能倾诉;党建有阵地、服务有清单、关爱有温度、活动有特色、管理有制度、维护有专人,并根据不同阵地类型进行分类打造,其中,商圈内的“庆小驿”侧重充电休憩和快速抢单、快速到达,社区周边的驿站增加日间照料和协商议事功能,沿街驿站还特别增加了应急医疗和夜间照明。
截至目前,全市已整合油企闲置房屋32处,改造原核酸检测亭、报刊亭等小微空间101处,推动300余家餐饮、酒店等成为“爱心商户”,83家银行、邮政网点挂牌共建,核心商圈实现“庆小驿”全面覆盖。
7类服务进驿站
为满足不同类型新就业群体需求,市级组织、社会工作部门联合人社、司法、卫健、工会等部门联动推出权益维护、就业指导等7大类50个服务项目,被新就业群体称作“七色彩虹”服务。每个“庆小驿”可直接“点单”,相关单位主动对接提供服务。目前,已有579名律师、医师、心理咨询师常态化走进“庆小驿”开展帮助,4300余名新就业群体通过“七色彩虹”服务获得免费劳动者意外险、免费疫苗接种等特色服务1.1万余件次。
大庆市商圈集中、夜经济相对活跃,代驾和外卖订单量长期居于全省前列,为此,大庆市创新推出“一站一策”运营机制,对商圈、企业园区等人流集中区域的驿站,推动“社工+志愿者+商户”共管,在工作日晚高峰和周末全天加强服务力量;对设在油化企业闲置资产和街边小微空间的驿站,探索“企业协管+街道支持”“环卫代管+刷脸进入”等模式,实现持续开放。
对周边代驾司机、网络主播等群体较多,以及早晚人流量较大的商业街区、专业市场、商务楼宇等区域的驿站,全面升级自动化门禁系统,打造了51个24小时不打烊“庆小驿”,既解放了人力,也实现了对新就业群体和市民的全时段服务。
云上接单融入治理
大庆市城区覆盖了油企多个油矿和生产区,治理半径大、人员分布散,针对这一特点,大庆市上线与“庆小驿”配套的“暖新大庆”新就业群体专属云平台,集成一键上报、一键求助、电子地图、“随手拍”等20余项功能,借助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进门入户、遍布全城”的职业特性,将“庆小驿”打造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信息枢纽”和“协作平台”,使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治理体系中灵敏的“移动探头”和“流动前哨”。
通过平台征集诉求,协调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入学、老人照料等事项539件,保证急难愁盼“事事有回音”,同时带动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协助线上上传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线索6000余件次,随手帮忙“接单”解决居民紧急购药、独居老人送餐等需求上万件次,特别是通过平台上报发现的3起油田管线穿孔、4起憋井事件,使大面积污染事件得到及时处置。
围绕增强阵地吸引力,大庆市在“庆小驿”持续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推动1600余名新就业群体主动报名担任食品卫生监督员、城市文明示范员等“八大员”,通过参与治理得积分、累计积分换奖励的模式调动积极性,“小哥”们已累计兑换物品奖励价值30余万元,1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当选市劳动模范、15人获评市级最美“小哥”。“庆小驿”已成为新就业群体“靠得住的港湾”,持续为大庆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