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莆田讯 近日,走进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滨江雅郡小区,老人们围坐在近邻议事亭里闲话家常,孩子们在改造一新的小花园中嬉戏玩闹。两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变化的背后,是城厢区坚持党建引领破解安置小区治理难题的生动实践。
聚焦物业管理缺位、维修资金匮乏、居民融合度低等问题,近些年来,城厢区织密组织体系、创新运营机制、深化多元共治,推动安置小区从问题频发到和谐宜居。
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推动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化。在物业公司、业委会和小区同步建立党支部,全面推行“一肩挑”机制,实现小区党支部书记与业委会党支部书记交叉任职,有效凝聚治理核心。
创新推出“公益+市场”运营模式,设立20%收益反哺机制,每年提取专款用于公共设施维护,彻底改变小修靠投诉、大修等拨款的被动局面。推出物业费缴纳优惠政策,设置公益性岗位,优先聘用本社区居民,“服务+富民”的双向奔赴,让物业工作从外部管理转为内生参与,物业费收缴率从52%跃升至81%,实现小区建设与居民增收的双赢。
深化多元共治,提升服务温度。以“五邻汇聚”近邻党建品牌为牵引,构建起“支部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做主”的共治格局。推出“三杯茶”议事法,每月召集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围坐一堂,以迎客茶说事、议事茶论理、和解茶言和的方式,解决停车难、充电设施不足等难题。打造“家门口服务圈”,每月开展义诊活动,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设阳光课堂,破解课后托管难题;通过“百家宴”等活动,建立居民情感认同,让治理在文化浸润中更具深度与温度。(通讯员 柯秋霞 许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