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文理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院以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为统领、以“一个根本”“两大创新”“三项工程”“四有目标”特色模式为抓手,通过强化党建统领、夯实组织根基、涵养高尚师德、提升育人质量,全面推动党建工作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奋力书写数智时代铸魂育人的崭新篇章。
锚定“一个根本” 筑牢育人根基
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强化党建顶层设计。围绕“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5个到位目标,构建起党委“111235”、学生党支部“111227”和教工党支部“1212”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全过程统领学院全面工作。学院党组织体系完善、根基扎实、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作用凸显,党建统领全院师生凝聚发展强劲动能。
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打造“党委领学、支部主学、全员覆盖”线上、线下立体化学习网络,每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30余次,涵养高尚师德工作推进良好。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从教学大纲思政目标的编制,到教学日历中思政元素的具体实施,全过程、各要素都得到有效落实。目前已建成37门课程思政课程,其中2门获评重庆市示范课程、10门入选校级重点课程,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局面。
强化学院环境育人。高标准建成四期共300余平方米的党建文化阵地,将“党员学习室”升级为“党员之家”;高质高效运营学院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党建推文300余篇。期间,“党员之家”成为学院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师生的精神家园、学生成长成才的温馨港湾。
聚焦“两大创新” 激发育人动能
学院党委坚持守正创新,以2项特色创新举措打破传统育人边界,让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更富吸引力,为学生成长注入多元养分。
创新开展素质拓展与团队精神训练。作为重庆市级教改课程、校级重点课程思政课程,该课程自开设以来,便成为全校学生追捧的“五星公选课”。16年间,超过7000名学生参与课程,课程将培育爱党爱国情怀、提升综合素养融入实践环节,助力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
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咨询。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党建+心理服务”工作范式,持续深化“党建领航·育心铸魂”实践。累计服务学生上千人次、妥善处置各类心理健康突发事件30余起,为培养政治坚定、人格健全、心智成熟的新时代青年筑起坚实心理防线。
推进“三项工程” 提升育人质效
学院党委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数智素养培育紧密结合,通过实施“三项工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增长才干,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数智新人。
实施系列故事引导工程。以故事为载体,传递红色力量与人间温暖,《讲中国故事》《讲劳动者故事》《讲父母故事》等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激发学生强烈参与热情,现已成为重庆市“一校一品”团学品牌。承办全校讲党史故事暨新媒体展示大赛、“心路同行”讲故事系列比赛,帮助学生在讲述与聆听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实施爱心志愿服务工程。以公益实践培育学生社会责任,组织数百人次师生党员志愿服务团队,深入乡镇开展党史宣传、电脑维修维护服务;为乡村党支部捐赠衣物等物资,助力乡村振兴;带领学生帮助农村留守老人插秧,传递温暖关怀。
实施职业素养拓展工程。以实践育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探索“党支部+教研室”“党员导师+项目俱乐部”等多元育人模式,鼓励教师党员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近5年来,学生累计斩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高水平赛事的省部级以上奖项370余项。
实现“四有”目标 展望未来发展
凭借系统完善的育人体系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院成功实现“党建工作有品牌、教师队伍有作为、学生成长有质效、事业发展有跨越”的“四有”目标。教师队伍中11人次获市级人才称号,党委先后荣获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市教育系统、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委学生党支部成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委获评“全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新时代新征程,重庆文理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将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提升育人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应用型工业大学、培育更多数智领域优秀人才贡献更多力量。
(杨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