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阿图什讯 (通讯员 严佳)针对边境牧区党员居住分散、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集中培训开展难等实际,近些年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持续拓展学习阵地,探索多种形式的学习载体,提升牧区党员整体素质能力,为稳边固边、兴边富民提供坚强保证。
建强学习阵地,升级改造80余个护边执勤房为国门党校,成立专兼职讲师队伍,定期为牧区党员开展理论培训。将1.2万余户牧民党员的家设为党员中心户,把7000余个牧民毡房打造为“流动学习室”。组建由党务工作者、驻村干部、党员护边员等组成的“马背宣讲队”“红书包宣讲队”,开展送学上门。结合边境牧区守边护边任务,建设9个爱国戍边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搭建云端课堂,用好600余个党员远程教育站点,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行业部门领导干部线上授课,实现线上教育培训全覆盖。以边境牧区村党支部为单位,组成线上学习小组,利用牧区党员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打卡,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党员学习积极性。统筹戍边历史等红色资源,制作《中国西极》等4个全景式网上展馆,方便牧区党员在线观看。
实施“帮带赋能”计划,针对350余名有学习困难的党员,由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模范、农区党员一对一学习指导、答疑解惑。选派优秀年轻牧区党员到辖区企业、合作社磨砺锻炼,围绕畜牧品种改良、疫病防治、边境文化旅游发展等,为牧区党员开展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助力富民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