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贵州黔南州深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近”享家门口的便利生活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9-10 15:16 作者:通讯员 赵玉捷

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贵州省黔南州城镇化率在十年间由29.05%提升至51.53%,人口的不断增长与城市服务供给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街道社区人少、事多、责任重的现状,以及网格管理服务不精准不深入等“小马拉大车”问题,黔南州以党建引领“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为抓手,聚焦居民衣食住行等需求,通过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精网格,不断强化城市服务供给,提升治理效能。

街道从“向上对应”变为“向下负责”

街道是城市工作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一段时间以来面临职责模糊、职能超载、职权错配等“小马拉大车”问题。黔南州围绕内部改革、外在支持、技术支撑,推动街道从“向上对应”转变为“向下负责”。

围绕瘦身明责赋权扩能,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街道内设机构,落实编制“减上补下”和借调干部清退,充实街道力量;编制基本履行职责事项、配合履行职责事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3张清单和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实现一套清单管运行。

强化互联互动,推行吹哨、报到、兼职3项机制,为街道争取工作支持。制定街道“吹哨”清单,明确住建、市监等单位“报到”职责;制定“双报到”措施,由街道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制定兼职委员制度,推动政法、民政等党员负责人担任街道兼职委员,依托党建联席会议帮办工作,增强街道统筹能力。

引入信息支持,实施“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工程,打造“贵人家园”综合服务端,提供就业、金融等利企便民功能;入驻“中国贵州”APP,提供服务导览、查询矩阵等指尖服务;推广“贵政通”,强化办文办公效能;探索“民生通”,引导外卖员、快递员协助开展治理。

打造社区居民综合性服务阵地

社区作为城市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针对服务供给不足、居民参与不够、矛盾难化解等突出问题,黔南州盘活资源、建强队伍、拓展功能、强化保障,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按照盘活3类资源、建强1个主阵地、配套N个服务点的模式,推动闲置国有资产、社会闲置资源、社区配套用房移交社区使用,保障12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每百户30平方米,配套网格党群服务点379个,打造一批居民综合性服务阵地。

加快社会化招聘,社区工作者配备人数达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标准;创新“异地跟岗”,推动65名社区书记跨省锻炼;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突出以居民满意度为主的考评体系和岗位差异化履职要点,构建选、育、管为一体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

拓展服务功能,实行履行3张清单、拓展N种服务、运行4步流程的“3+N+4”服务模式。制定村级组织主体责任、协助办理、负面事项3张清单,依托党群服务阵地配套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托管中心等,抓好“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等分类服务;围绕“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全员接单、组织晒单”办理群众诉求,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围绕减负、夯基、补短,保障社区运行。规范社区挂牌,细化日常出具证明事项33项,明确社区考核事项不超过10项,为社区减负松绑。按照每年不低于15万元要求,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围绕停车位、充电桩等,“一社一策”制定补短清单,完善公共服务硬件设施。

组建网格管理服务微矩阵

针对网格治理多头调度、力量薄弱、治理粗放等突出问题,黔南州以多网合一、组织覆盖、分类治理为重点,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以党建网统筹,整合政法、综治、文明创建等各类网格,划分“多网合一”网格1509个,由政法委统一赋码。制定网格工作任务清单,实现清单化管网治网。组建“1+N”管理服务团队,以网格员为中心,聚合各部门力量共管共治。搭建网格化信息平台,由网格员统一收集、逐级上报,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

建立四家班子和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网格工作机制,指导网格运行。全面推行网格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治理机制,组建1295个网格党组织,差异化制定履职要点,党组织负责人定期向社区述职报告,推动组织工作进小区。搭建三方共议、请你来商量、逢四说事等协商平台,实现民事民商、民事民议。

围绕新建、老旧、搬迁和自建4类小区,强化分类治理。在新建小区突出监督;由网格党组织牵头,推动业委会、业监委、楼管委、物业互相监督;在老旧小区突出服务,采取小区自管、社区领办、引进物业等方式,实现物业覆盖;在搬迁小区突出融入,围绕融合主题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增加群众认同感;在自建小区突出自管,探索党建引领下“小区自建、物业自办、管理自治”模式,实现自建自管。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