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福建福州晋安区多措破解城乡结合部治理难题

村居一家亲 家园焕新颜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9-09 19:55 作者:通讯员 晋组轩

“以前办点村务要跑回老村,现在楼下‘代办点’几分钟搞定,退休金都能在家门口领!”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宏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务代办点,腿脚不便的居民陈依兰难掩喜悦。这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的村务代办点,有效解决了拆迁安置村民“办事远、来回跑”的难题,村干部若外出,社区工作者便主动接替,实现服务“不断档”。

这样的暖心转变,源于晋安区深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创新探索“村居融合、家园共建”治理模式。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晋安区56个城中村中55个已全部或部分拆迁,其中37个涉迁村由社区纳管,形成村居交织、人口混居的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治理挑战凸显。针对“村居并存”“村民变居民”的实际,近些年来,晋安区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镇居做深做细组织融合、服务融合、治理融合,有效破解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难题。

组织融合——

“多条线”拧成“一股绳”

在新店镇西庄社区赤星新苑小区一区,涉迁村“两委”干部曾海明如今多了一个新身份——社区兼职网格员。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他迅速成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成功化解了多起因装修、停车引发的邻里纠纷,高效完成政策上传下达和民意收集反馈工作。“海明本来就是村里老熟人,他来说话,我们愿意听!”一位拆迁安置村民感慨道。

曾海明的身份转变,得益于晋安区推行的“交叉任职”机制。为打破组织壁垒,晋安区建立村居党建联席会议机制,由属地镇包片领导担任召集人,构建“镇党委部署指导、联席会议谋划推动、村居党组织具体实施”的扁平化运行链条。同时,推动195名涉迁村“两委”干部兼任集中安置小区网格员、楼栋长,实现组织的深度协同。

此外,全面推动涉迁村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通过设岗定责、志愿服务、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等方式,引导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截至目前,报到的涉迁村党员已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20余个,实现了“党员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

治理融合——

“独角戏”变“大合唱”

秋高气爽,新学期伊始,鼓山镇连翔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又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个由社区党组织与涉迁村党组织合力打造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正是晋安区推动治理融合的生动实践。依托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村居双方聚焦双职工家庭“接送难、看护难”问题,发挥涉迁村的村财优势,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推出“四点半课堂”和亲子阅读计划,让孩子们课后有去处、家长放心工作。

治理融合不仅体现在民生实事联办上,更体现在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治安联防中。晋安区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常态化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活动180余场,整治卫生死角210个。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由老村干部、老党员等组成的调解组织,成功化解邻里矛盾纠纷173起。

新店镇龙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刘芳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社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新兴社区,65%的居民属于拆迁安置户,起步阶段要啥缺啥。后来与4个村党组织联建,他们累计支持50多万元,完成路灯安装、道路拓宽等8个惠民项目,真是雪中送炭!”

服务融合——

“找上门”变“送到家”

优质便捷的服务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晋安区着力推动服务资源下沉,整合村、社区服务队伍和事项,在相对集中的安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遍设立村务代办点,实现社保、医保等高频事项“一门办理、一次办结”。创新利用涉迁村闲置阵地,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家园记忆馆”,并利用小区架空层、凉亭等空间,建成提供议事、休闲、便民服务的“家门口”党群服务站点。

鼓山镇宏山社区党支部将村务服务事项和社区服务内容有机结合,在社区内设立村务服务代办点,定时安排村“两委”坐班,为安置村民办理退休金发放、独生子女补贴、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服务事项,受到村民欢迎。依托安置小区场地资源,设置村党务、村务公开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了解村里各项事务的情况。“我们把村务公开栏也搬进了小区,村民散步时就能看到村里大事小情。”鼓山镇宏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妍介绍。

晋安区还创新引入“社区合伙人”机制,整合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探索“公益+低偿”服务模式,通过“居民点单,社区党组织派单,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踊跃接单”的方式,精准落地为老助幼、文化科普、环境美化等服务项目,惠及群众超万人次。

通过治理协同织密了“联动网”,通过服务下沉搭建了“连心桥”,晋安区在城乡结合部筑起了一个个宜居、和谐、充满活力的幸福家园,实现了凝心聚力在社区、便捷服务在社区、近邻守望在社区、平安幸福在社区。这条以党建赋能城乡社区治理之路正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