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初临,山西长治市潞城区中区小区党群服务站亮起明灯,这里是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二课堂”。在小区志愿者的陪伴下,他们或专注地书写作业,或热烈地讨论问题。“以前最愁孩子放学后的‘管理真空’,现在小区党组织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家长杨静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山西持续探索推进小区“有党的组织、有活动阵地、有党员信息台账、有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有应急动员预案”建设,党的组织延伸到小区,服务阵地建设到小区,党员管理覆盖到小区,联系群众落实到小区,应急动员明确到小区,切实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精细管理和优质服务。
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党支部、党总支调整为社区党委。以居民小区为界设置网格,以楼栋单元划分微网格,全部建立小区(网格)党组织、楼栋单元党小组。通过居民党员推选、社区干部兼任、机关单位选派等方式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同时,把“三新”领域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编入小区党组织加强管理,全面构建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对全省小区进行编码、建立档案,党组织组建率达99.6%。
采取党费支持、财政投入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协调开发商新建、统筹物业用房扩建等方式建设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加强阵地规范化建设,优化设施布局,完善功能设置,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将小区党群服务站作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阵地,引导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以及老党员、老职工、志愿者全部下沉站点开展工作、参与治理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建立小区党群服务站1.31万个,覆盖率达91.9%。
组织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服务,每个小区分类建立在职党员、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信息台账,摸清各类党员门牌楼栋、专业特长、联系电话等基础信息,做到底清数明。通过组织程序将党员纳入小区党支部,担任业委会(物管会)主任,积极参与小区治理服务。把在职党员参与小区治理、带头开展移风易俗作为其在工作单位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同步抓好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全省46.9万余名党员到小区报到服务居民群众。
健全街道社区干部包联小区、在职党员和党员中心户包联居民群众机制,在小区党支部带领下,围绕群众需求组织党员认领岗位,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党员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志愿者、热心群众组建法治卫士队、跑腿代办队等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组团式、专业化服务。通过搭建恳谈会、议事厅等民主协商议事平台,组织居民制定小区公约、业主议事会制度等,引导党员群众一起说事、议事、主事,做到“矛盾不出小区、问题自我解决”。
整合辖区应急、消防、卫健、住建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定期到小区开展消防安全、防震减灾等安全知识宣讲,提升群众安全防护意识。组织报到党员、志愿者和群众代表研究制定应急预案,由小区党组织组织党员群众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实现平时联建共治、急时联动响应。全省小区普遍建立应急动员机制,筑牢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