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系列报道之二

湖北宜昌注重强化基层干部成长历练

内功强 心不慌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8-27 10:16 作者:通讯员 宜组轩

2024年,湖北宜昌市GDP达到6191亿元,四年跨越两个千亿台阶。这一切良好发展态势背后离不开每一名基层干部的努力与付出。

干部干事,能力是基础,更是底气。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解决干部干事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等问题,给予事业上的必要支持尤为重要。

近年来,宜昌市紧紧围绕服务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实现万亿能级新跨越,加快基层干部思维迭代、素质更新,帮助提升履职能力、服务发展本领,以建设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服务保障本地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对标先进 外训提能扩视野

宜昌,作为典型内陆城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基层干部“走出去”开拓视野、精进本领的需求迫切。

为此,宜昌在全市开展对标争先行动,组织县乡两级按照地理区位相近、主导产业相通、发展历程相似的原则,从省内外寻找标杆,全市110个乡镇(街道)中43个对标省外、29个对标市外省内、38个对标市内乡镇(街道),通过学习标杆、争当标杆,提振基层干部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的精气神。

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深度分析与标杆单位在产业实力、科创能力、开放活力、干部动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针对性开展主导产业、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等外训拓展,1650名乡镇(街道)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跟班学习、调研实训。

“我们可以借鉴大连经验,挖掘兴山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品牌。”6月25日,40名兴山县干部完成为期7天的大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外训,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学习的效果全在于转化。各乡镇(街道)围绕学习借鉴他山之石,先后开展专题学习研讨180余场次,在广泛学习研讨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对标争先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把先进地区的高招转化为本地发展的实招。

“杭州政务服务经验,为我们开阔了思路,提供了经验,我们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延伸扩面,迭代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企业‘私人定制’服务,推动各类政策免申即享、直达直享、快办畅享,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宜昌市猇亭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企业服务股干部王乾骋说。

实践锻炼 一线磨砺壮筋骨

实践锻炼既是培养干部的大熔炉,也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宜昌实施百名干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交流历练计划,有序开展重大项目专项挂职、机关国企互派挂职,以及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推动干部在项目建设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基层治理最前沿淬火成钢。

从最初的“门外汉”到如今能独立对接客商、解读政策,夷陵区选派到驻点招商一线的屈亮坦言,“招商一线就像一场高强度‘淬火’,逼着自己快速学习、独当一面,对发展全局的理解也更深了。”

一批像屈亮一样选派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一线挂职的干部经受到了风雨、得到了锤炼。

为强化对干部的复合培养,宜昌根据干部专业背景、岗位经历,采取单位推荐、市级比选、集中选派的方式,组织389名基层骨干力量到三峡水运新通道、引江补汉工程等重大项目挂职。

同时,着眼于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选派30余名机关和国企优秀干部开展互派挂职,组织干部“换位”体验、“跨界”锻炼。“企业工作更注重算成本、讲效益,在推进一个个具体项目中,我也进一步摸清了企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宜昌市经信局选派到湖北宜化集团田家河园区挂职干部魏金江说。

围绕推动干部到基层进行接地气的锻炼,从市县直机关选派50余名基层工作经历相对缺乏的“90后”科级干部到乡镇(街道)墩苗历练,让干部到基层沾泥土、摸实情。

“乡镇岗位就像一口‘热锅’,征地拆迁、防汛救灾……一串串又急又难的要事接踵而至,每天都在与群众打交道、与实践打交道中充实忙碌。”从宜昌市直单位选派到鸦鹊岭镇挂职党委副书记的蒲俊深有感触。

挂职干部干得怎么样、履职好不好,也是组织跟踪培养的重要内容。为此,宜昌出台在重点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具体办法,组织部门通过列席会议、实地调研、个别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对干部跟踪考察,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等4个等次进行评价;挂职单位负责同志与挂职干部逐一开展谈心谈话,帮助挂职干部针对性补齐能力素质短板。

薪火相传 跟踪培养促提升

“新进的基层干部很多都是‘三门’干部,这些干部缺少基层历练,缺乏实践经验,必须帮一把、送一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党委书记黄峰说。

为帮助新进基层干部加快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工作岗位,五峰县为30岁以下、基层工作不满3年的干部,精准匹配责任导师,定期面对面谈心、个性化指导,帮助干部成长。

“从化解邻里纠纷到谋划产业项目,镇党委书记是我的好导师,他手把手教、实打实带,让我少走弯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渔洋关镇干部谭雯说道。

由五峰探索的导师帮带机制,迅速在全市铺开,3400余名县(市、区)直单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或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业务骨干,成为新进基层干部导师。

导师派下去了,“怎么帮”“帮什么”也成了现实问题。为此,宜昌坚持以“共性+个性”的原则实施帮带,把熟悉基层情况、掌握社情民意、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作为共性要求,同时聚焦不同岗位对干部能力素质的个性要求,采取开展经验分享、组织下乡锻炼、定期交心谈心等方式,进行“理论+实践”的融合帮带。同时,通过组织评、导师评、学员评的方式,每半年对帮带情况进行一次评价,推动导师帮到位、学员学到位。

“我们将深化拓展导师帮带机制,加强个性化帮带和跟踪评价,输出知识、帮出成长、带出骨干,推动形成名师出高徒、高徒成名师的良性循环。”宜昌市委组织部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办主任刘宗功说。

1650名乡镇(街道)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跟班学习、调研实训

3400余名县(市、区)直单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或业务骨干,成为新进基层干部导师

ace9836d-c62d-484b-8f43-8522b93f5c5b.png

宜昌市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