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强化分类考核,近距离接触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干部考核是根“指挥棒”,用得好,激励鞭策,奖优罚劣,能够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与活力。本期《关注》版推出深度报道,聚焦福建省泉州市一线考核选树“担当者”,引导广大干部攻坚克难,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敬请关注。
福建省泉州市是“晋江经验”的发源地,民营经济是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宝贵财富。近些年来,在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革、市场主体信心不足、企业家代际传承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企业不敢投资、不愿投资、不会投资等问题相对突出。面对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如何让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从2023年开始,泉州市面向全市各层级、各领域党员干部搭建“赛马”比拼平台,一线考核选树“担当者”,推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激发全社会激情燃烧、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内生动力,助推民营经济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
聚焦难考准、难考实等问题
明确专责 专项考核
>>>确定考核主题,分专项组织开展常态化考核;对应重点工作确定指标,全链条跟踪考核,分领域差异化制定方案
泉州纺织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纺织鞋服等传统产业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占比超9成。2023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专门设置“工业经济”考核主题,跟踪了解干部在督查惠企政策落实方面的作用发挥情况。
聚焦“事关全局的任务、亟待破解的难题、重大突发事件”3类工作,由市委主要领导牵头,经综合研判,泉州市每年初确定若干一线考核主题,平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补充。市委组织部成立若干专班,专班成员以市委组织部干部为主体,分管部领导任专班负责人,抽调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有关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干部参加,每个专班负责跟踪考核若干重点专项。2025年伊始,泉州市围绕重点专项,先后确定项目提效、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提升等21项主题,分专项组织开展常态化考核。
为确保考核工作精准有效,坚持紧盯工作落实制定指标。对照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统筹制定“抓准重点定期调度、敢于担当破解难题、清单对账闭环落实、其他问题情况”4方面14项考核内容提纲,根据考核对象具体情况,确定对应指标,着重考核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觉、破解难题的能力、干事创业的状态以及工作实绩。
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泉州市因地制宜设置考核侧重点。石狮市外贸出口份额约占泉州市五分之一,近几年外贸下行,普遍面临需求收窄、订单转移、供应链承压等挑战。泉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对于当地干部,我们把考察的重点放在他们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上,如有效破解降低外贸风险,推动市场主体内培外引、创新业态融合发展、外贸外资扩容增量等问题。”方圆9.5平方公里的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密布着纺织鞋服、电子医药、机械制造等大量制造业企业,市委组织部注重透过增资扩产、项目开工情况分析干部执行力,将考评重点放在干部能否聚焦企业实际,服务企业意识、营商环境调度提升方面。
明确考核主题和指标后,如何确保考核能够真实反映工作实效呢?泉州市坚持全链条跟踪考核,在考核工作启动前,充分收集相关领域工作亮点、滞后事项和问题短板,分析研判重点难点,差异化制定方案;在工作推进中,建立月度纪实、季度督考、动态跟踪机制,每月收集考核对象的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业绩清单等纪实清单;每季度开展考核督查,评估工作业绩和干部表现;平时列席会议、调阅资料,及时建立台账、传导压力,帮助解决问题。
聚焦单一化、模板化等问题
分层分类 立体“画像”
>>>“自评+互评”相结合,坚持核查印证,深入实地,上下联动问效查责识人;梳理考核督查清单,加大比较分析力度
2024年的泉州大地,抓城建、抓招商等各类项目建设的热潮奔涌不息……为推动重大招商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场特殊的“大考”正在各县(市、区)展开,分管副职走上“考场”,不仅要细数自己的目标任务、成绩亮点,更要直面工作中的短板与症结。这场重大招商项目落地一线专项考核,就像一面精准的“透视镜”,让干部的履职担当清晰可见。
考核现场,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只有实打实的工作晾晒。随后,考核组的脚步马不停蹄,分别与县(市、区)党政正职、班子其他成员,以及县直发改、商务部门和项目落地乡镇一把手促膝长谈。三类评价主体各有侧重,共同拼出干部履职的立体图景。这正是泉州市分层分类全方位评价干部的生动实践,让每一位干部的表现都经得起多角度审视。
为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画像”,采取“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对象自评,注重考查其对工作的宗旨认识、思路措施、亮点成效、存在问题等,形成阶段性工作纪实清单;互评阶段,考核组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形式,请单位正职对考核对象落实工作制度、履职担当、解决问题等情况进行总体点评;请班子其他成员、分管部门负责人对考核对象开展工作调度情况、决策拍板措施、解决问题实效等进行针对性评价。截至目前,累计访谈干部群众3200多名。
去年的一个案例让考核组印象深刻。在考核文旅经济专项工作时,考核组敏锐地发现了文旅市场内部管理、旅游交通通达性等方面的问题。他们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顺藤摸瓜,延伸考核市文旅局、文旅集团等相关部门,既查清了基层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摸清了市直部门干部的履职情况。有一位县(市、区)副职,虽然工作进展未达预期,但考核组了解到这主要受全局工作节奏调整影响,且他本人始终积极推动问题解决,最终给出了“敢啃硬骨头,能攻坚克难”的中肯评价。
在全方位评价的基础上,泉州市进一步强化考核深度和准确性,坚持核查印证。针对考核前掌握情况及自评互评情况,考核组深入实地,现场核查项目、查阅分析会议纪要,印证一线干部表现,注重上下联动问效查责识人,视情况延伸考核市直相关部门。
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科学地衡量干部工作成效,泉州市在核查印证后,通过多维度比较分析形成精准评价。综合日常掌握和座谈访谈、现场核查等情况,梳理考核督查清单、正面案例。在此基础上加大比较分析力度,与同类县市比较,看工作推进质量;与工作前期比较,看问题突破进展;与预定目标比较,看任务完成的政治效果、发展效果、社会效果。各考核组根据各方评价情况,形成干部表现“画像”728人次,确定表现好、一般“两头”干部356人次。
聚焦顾虑多、包袱多等问题
树立标杆 激励作为
>>>确定一线考核结果运用原则,将“担当者”先进典型纳入干部选拔使用储备库,畅通优秀干部上升通道,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
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典型的力量如明灯引路,既能树立标杆、凝聚共识,也能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泉州市在干部考核工作中,始终将典型引路作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的重要抓手。以一线考核结果为依据,综合研判市县专项工作评比、历次推荐考核情况以及各地各单位意见等,研究确定“担当者”先进典型1161名,给予6个公务员集体记二等功,34个公务员集体记三等功,6个先进典型被评为全国、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涵盖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汇编先进典型事迹,常态组织“爱拼敢赢说担当”巡回宣讲。
既提炼“爱拼敢赢”的精神品质,也宣传破解难题的经验做法,对服务企业、引领转型升级的47项实践案例,及时给予总结推广,带动整体工作提升。考核组对晋江市“经济运行”开展一线考核后,向全市总结推广晋江“政企携手走出去、全力以赴拼经济九条措施”,引导各地政府和企业携手,抢抓“一带一路”红利,抢滩东南亚市场。
标杆力量转化为实际工作效能,离不开科学的选拔使用机制。坚持“优秀者优先”,让担当实干者得实惠,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提出一线考核结果运用的3方面8条原则,将“担当者”先进典型纳入干部选拔使用储备库,综合考量干部岗位匹配度、班子耦合度等,对事业需要的优秀干部,及时给予提拔重用或晋升晋级。近些年来,市委提拔和进一步使用的干部中,“担当者”占比达76%,对18名政治素质好、表现突出、历练扎实、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打破隐性台阶,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特别是针对推动九大千亿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分类储备选拔“担当者”,把一批“懂经济、会招商,懂市场、会服务,懂业务、会钻研”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赢得企业和市场认可。
在畅通优秀干部上升通道的同时,也需为干部履职蓄力赋能,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造泉州东海干部学堂,线下组织领导干部赴国内发达地区开展“十个专题培训”,线上创设“云课堂”,面向各层级干部,每月邀请专业研究机构、产业头部企业负责人等授课。开展市县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挂职,选派1500多名干部到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到全市三大片区指挥部一线历练、赴粤港澳大湾区驻点招商。
同时,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加大容错纠错力度,准确把握改革失误、因公差错、无心之过等情形,合理给予容错免责减责。持续化解戾气、消除怨气、弘扬正气,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以组织为干部担当,激励干部为事业担当。
(整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福建省泉州市委组织部提供)
为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与精准度,市工信部门干部走进大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收集的意见建议形成台账,逐一破解难题。
结合各类节假日和特殊时间节点,市组织部门干部定期走访电商园区,协调商务部门为企业提供专业性指导意见。
市纪检部门干部走进石狮市大仑东片区(一期)安置房现场,了解考察项目重点推进情况。
湛蓝天空下,泉州东海总部经济区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活力。这背后,是当地干部主动担当、靠前作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