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四川犍为用活“四小工作法”打好组合拳

未诉先办 主动靠前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8-15 10:44 作者:通讯员 周谕松

为加快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今年以来,四川省犍为县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心连心接诉即办改革工作,创新服务品牌,推出“小板凳”服务在前、“小铃铛”教育在前、“小拐杖”扶助在前、“小嫩芽”关爱在前的“四小工作法”,突出抓好未诉先办治理和“一老一小”关爱保障服务,通过“小工具”撬动“大治理”。

服务在前解民忧

“小板凳”下沉一线

“以往靠打热线反映诉求,现在‘小板凳’队员主动‘敲门问需’,问题解决又快又好。之前反映的路面破损问题,上周已整修扩宽了。”犍为县玉津镇凤凰社区居民黄方权连连称赞。

变“被动响应”为“主动作为”。依托全覆盖联户四级包联体系,组建“小板凳”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敲门行动”3000余次。建立健全问题诉求“村—镇—县”三级联动处置机制,推行常规问题限时办、高频问题专项办、遗留问题挂联办、重难问题攻坚办,以现场办公会、专项联席会等推动解决群众季节性缺水等问题72个。

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县心连心服务中心定期对热点难点问题分析研判,找准全县“冒热气”社情民意,适时向服务队发出走访建议书,推动问题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和退件率“三升一降”。

教育在前树新风

“小铃铛”警醒常在

“叔叔、嬢嬢们,高息借贷陷阱需警惕,熟人介绍也要多个心眼……”今年以来,犍为县玉津派出所副所长黄远志一有空就来到玉津社区文庙广场,通过发放民法典宣传资料、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摇响普法“小铃铛”。

围绕群众法律意识提升需求,用好党员“双报到”“四下基层”载体,犍为县组建“三官一律”“50+调解队”等宣讲队16支,常态化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小区开展“法治研学游”“民法典大转盘”等活动。为切实满足群众多样化普法需求,利用“乡村大喇叭”“微犍为”等平台,通过方言快板、三句半等喜闻乐见形式,制作发布政策解读、移风易俗等音频。

加强普法、守法、用法等先进典型选树推介,常态评选“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打造“初心”广场以及“鱼跃龙门”“美丽犍程·花开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在重要节日集中开展事迹展播,切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扶助在前暖桑榆

“小拐杖”精准帮扶

8月,在九井镇回龙村“打平伙”食堂,一场为村里100多位70岁以上老人举办的生日会温暖了老人们的心。“通过举办集体生日会传递组织温暖,纾解空巢老人的孤独,营造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九井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梁琴说。聚焦孤寡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推行“打平伙”食堂、人民食堂模式,引入“犍嬢嬢”“犍小茉”等社会力量,通过有菜出菜、有力出力、场地共享等方式,为1.2万余名独居老人就近提供就餐服务,定期开展集体生日会等活动,为老人们打造舒适“小拐杖”。

大力推行“邻里对子”互助模式,推选452名身体好、热心肠的退休党员等担任“互助中心户”,让留守老人平时有人问、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管。充分发挥老党员等“五老”人员经验资源优势,组建“银发生辉”志愿服务队65支,积极参与小区治理、村级事务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将银发智慧转化为治理良方。

关爱在前促成长

“小嫩芽”悉心呵护

正值暑假期间,在九井镇金鼓村“周五课栈”里,“小嫩芽”们正茁壮成长。小朋友可以在大学生志愿者帮助下开展美术、手工等活动,也可以静静地写作业、看书。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校外照料、课后辅导以及节假日看护难问题,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童伴之家等阵地搭建“周五课栈”,招募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组建爱心师资团80余个,采取“低偿+无偿”方式提供课后辅导、陪伴看护服务。

开展“护未行动”,全覆盖选派法治副校长,明确每周一走访、每月一宣传、每季一讲座“三个一”工作要求,收集并消除隐患问题232个;成立“犍伴”心灵成长工作室,开通“7×24小时”心理辅导热线,为心理困扰儿童提供一对一精准辅导。围绕树文明新风、承优良家风、扬乡土遗风等主题,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实践活动,以孩子带动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促进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

“四小工作法”实行以来,犍为县心连心接诉即办退件率环比下降75%,办理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