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山东高密开展干部制度性交流

跳出舒适圈 练就宽肩膀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8-15 10:40 作者:通讯员 昝明含 王金伟

c4216559-a6c2-4c91-b89f-a0f5e29af390.png

“现在到了社区,天天跟群众打交道,前几天还协调解决了两个村的灌溉渠修缮问题。”近日,在山东高密市干部制度性交流工作座谈会上,从市政府督查室交流到井沟镇的吴昱旗谈起在新岗位的成绩单,眼里闪着光。

近年来,高密市立足整体班子队伍建设需要,以制度性交流为抓手,坚持精准摸底、分类施策、跟踪培养,推动干部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流动、高效使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供需对接 研判建库

“干部交流不能凭感觉,只有精准把脉、摸透家底,才能‘开方治病’。”高密市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宋振学介绍,市里定期组织研判干部队伍人才缺口和专业需求,推动干部交流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为实现干部交流效能最大化,高密市坚持供需两端同向发力,聚焦全市发展定位,结合单位年度用编进人计划和编制空缺情况,科学设置交流岗位、人选数量和资格条件,建立《择优比选岗位计划表》,并将近3年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薄弱的部门,以及文秘写作、财务管理等专业干部长期空缺的岗位,列为干部制度性交流的重点领域。

聚焦年龄学历、专业特长、熟悉领域、工作实绩、意向部门5大维度,采取个人申报、单位鉴定、数据分析、一线考察等方式,梳理出专业匹配度不高、任职时间过长、需回避人员等21类重点交流情形,在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征求所在单位意见后,择优确定交流人选,建立37个急需紧缺岗位库和217名拟交流干部储备库,实现事业发展需求侧与干部队伍供给侧的有效衔接。

量体裁衣 有序交流

“虽然离开熟悉的纪检岗位有些不舍,但考虑到工作的特殊性,组织又替我想得这么周全,我坚决服从安排!”高密经济开发区干部宋华莲因其配偶被提拔担任本单位领导职务,根据任职回避规定,不再适合在原监督岗位工作,组织部门充分沟通后将其交流到朝阳街道。宋华莲以饱满热情投入新工作,所在科室连续3个月被评为标杆科室。

坚持因人施策、精准有效,针对不同类型干部特点,高密市量身定制培养式、轮岗式、惩戒式、回避式、关爱式5种交流路径,推动干部队伍焕发干事活力。

针对工作经历单一、需多岗位锻炼、具备紧缺专业背景的年轻干部,定制培养式交流到基层一线和专业领域历练提升。对发展潜力较大或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的中层干部,开展轮岗式交流,进一步拓宽视野、增长本领。对工作表现有差距、干劲不足的干部,必须交流到其他岗位。明确任职回避(岗位回避)、公务回避(履职回避)等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回避情形,对需回避的干部,进行回避式统筹调整。建立偏远乡镇干部定期交流机制,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优秀中层干部,根据个人意愿和工作需要,可安排到市直部门或离家庭住地较近的镇街;对夫妻双方均长期在镇街工作且家庭有困难的中层干部,其中一方可申请交流。

近2年,全市共开展干部制度性交流5批次,结构性优化班子17个,跨部门、跨层级交流干部107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

跟踪问效 拔节生长

为帮助交流干部迅速融入岗位、进入角色,市里选聘了具有专业特长、工作经历对口的领导班子成员、业务骨干作为帮带导师,“一人一策”制定个性化帮带培养方案。同时,建立交流干部成长档案,安排专人记录干部思想状况、工作实绩、考核评价及群众反馈等信息,评估交流干部适岗情况与发展态势,对存在困难的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去年以来,有8名干部因不适应岗位,及时调整了培养方向,很快在新领域打开局面。

“初到基层时,面对政务热线投诉总是感觉力不从心,幸好有帮带导师每周带我分析研判群众诉求,参与信访接待,深入村居走访,手把手传授群众工作方法,现在我处理问题越来越得心应手。”从市人社局交流到柏城镇的“90后”干部张育萌,在导师帮带下迅速成长,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显著提升。

为跨部门交流干部设立3个月试用期,试用期结束后由调入单位进行适岗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取消交流资格,退回原单位或统筹安排岗位;对适岗能力较强、表现出色的干部办理调动手续,并优先晋升职级或提拔重用。去年以来,共有27名交流后表现优异的中层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17名“90后”干部通过交流成长走上中层岗位。

“交流不是终点,而是干部成长的新起点,我们通过全周期跟踪管理,把交流干部扶上马、送一程,有效盘活了干部资源,激发了队伍活力,让交流的活水浇灌出更多高质量发展的硕果。”高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楷说。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