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镇雄县坚持把监督管理的“探照灯”精准聚焦在权力集中、风险较高的关键岗位,构建“多级审、集中查、动态调”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强化任前入口联审、任中履职监督、任后动态管理,实现干部监督管理从“事后追责”向“全程防控”转变,有效提升监督管理质效。
多级联审,严把人选“入口关”。制定出台镇雄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划出资格条件、选任方式、轮岗期限等“硬杠杠”。完善用人单位初审推荐、纪检部门前置审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终审的“三审”程序,重点关注政治素质、资格条件、选任程序及廉洁自律等情况,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从源头上确保人选过硬。近两年来,对148名人选开展任前审查,其中6人因审查发现问题被暂缓任用。
聚焦关键岗位,织密立体“监督网”。坚持让监督跟着权力走,问题跟着清单改,由组织部、纪委牵头,审计、信访、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联合研判,深入分析全县近年来干部违纪违法案例,聚焦岗位职责、特点、群体对象、任职周期等特征,把承担核心业务、管人财物、行政审批、执法监督等398个权力集中、风险较高的岗位纳入关键岗位目录。结合各部门“三定”方案,排查出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点878个,按照高、中、低进行分类防范,并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强化组织、纪检、人社、审计等部门信息共享与协作联动,将关键岗位和廉政风险点作为检查重点,每年联合开展2次全覆盖集中监督检查,深入一线查访核验,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同时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纳入县委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工作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开展2轮巡察,推动整改选人用人问题10个。
畅通出口,激活风险“防控阀”。实行关键岗位5年以上应交流、8年以上必交流的定期轮岗交流机制,有效破除岗位固化带来的廉政风险。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动真碰硬畅通下的渠道,对平时考核有“较差”或累计2次“一般”的干部进行黄色预警,启动调岗程序;对年度考核“基本称职”的干部进行橙色预警,调离关键岗位;对出现重大失误或考核“不称职”的干部红色预警并免职。2023年以来,全县关键岗位轮换337人次,7名考核不称职干部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