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连续降雨天气导致辽宁省北票市防汛压力骤增,前井子村许多独居老人面临家中“断粮”的困境。得知消息后,村后备力量边守宝同镇村两级干部一起,挨家挨户送基础物资,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不“候备”的后备力量责任担当。
近些年来,聚焦锻造一支政治素质硬、综合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北票市精心打造“选拔链、培养链、实践链”闭环成长链条,着力破解村级后备力量人选不优、能力不强、管理不细等问题,真正让后备力量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延伸选拔链 拓宽蓄水池
上园镇朝阳寺村的孟繁龙是本地有名的“新农人”,自己种植了100亩金丝王大枣,并通过直播带货积攒了不少人气。2023年,在乡村两级干部动员下,他欣然回村,通过自己直播帮周边农户带货,还带出了一批乡土电商能手。
为破解农村后备力量人选选拔储备渠道窄、“矮子里拔将军”等难题,北票市发动全市力量“下深水”摸排,完善人选储备机制,确保储备足量好苗子。打破“村‘两委’推荐+乡镇审核”的单一模式,市级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农业农村、工信、人社、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结合职能,集中筛查符合条件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返乡大学毕业生、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登记造册提供给乡镇参考,进一步拓宽后备力量源头活水。
坚持“政治素质优、能力本领优”的“双优”标准,按照后备力量年龄学历要求和5个方面素质、10种负面情形开展排查,充分摸清家底、搞清情况。建立“三推两考一公示一备案”选拔程序,支委会、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提名张榜公布,乡村两级考核备案,动态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库,实现信息动态管理更新。
包联乡镇县级领导带队逐村实地评估,全面掌握村班子运行、村情民意、矛盾隐患,“一对一”和党员群众谈话,推荐符合条件人员,会同乡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选出道德品行好、沟通协调能力强、处突能力高的后备力量1206名。
健全培养链 搭建成长梯
近日,走进北票市蒙古营镇跃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王旦正在讲授提高番茄坐果率实用技术,来自全村的10余名后备力量认真聆听,积极互动交流,疑难问题得到一一解答。
后备力量“选上来”只是第一步,“育得强”才是关键。为破解能力不强问题,北票市将后备力量培训纳入全市党员教育培训的“大盘子”,构建起“集中培训+日常教育”的成长链条。强化村级后备力量集中培训,借助市委党校、乡村振兴学校、乡镇党校等场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分类施教,将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群众工作等纳入培训内容,通过专家辅导、座谈研讨等方式,对后备力量开展全覆盖式系统培训。
“线上+线下”相结合搭建后备力量教育平台。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北票融媒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学习资料;线下,组织后备力量到上园朝阳寺“朝阳第一党支部”、蒙古营镇跃进村“番茄小镇”等当地红色基地参观学习,提升后备力量的党性修养和实践水平。建立市乡村三级结对帮带机制,为每名后备力量确定2名帮带导师,突出党建业务、产业发展、实用技术、惠农政策等重点,每月1次谈心谈话、每季度1次上门家访、每年1次集中面谈,指导参与村级事务,领办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处理事务能力。
激活实践链 释放新动能
暑假期间,南八家子乡红村葡萄采摘园内气氛火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采摘应季水果,体验收获的喜悦。这片特色产业大棚由小城子村党支部书记高岳创办,已带动周边镇村73户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从一名普通的创业青年,到村级后备力量,再到小城子村党支部书记,高岳经历了多次身份转换,他在乡村振兴一线不断历练成长,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北票市坚持备用结合,把乡村振兴一线当成后备力量的练兵场,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积极搭建后备力量作用发挥平台,组织后备力量广泛参与设岗定责、网格化管理等活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鼓励、支持后备力量领办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带头发展保护地大棚、畜牧养殖等产业项目,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让后备力量培育机制充满“泥土味”,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交任务、压担子,安排后备力量在党小组长、村民小组负责人、信访调解员等岗位上承担一定工作任务,深度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信访综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在走村串户中了解村级事务,和群众打成一片,提前进入村干部角色,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建立后备力量动态管理机制,“一人一档”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每年开展考核评价,对岗位适应性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人员及时进行优化调整。对表现优秀、口碑较好的后备力量,按程序推选为村“两委”成员,形成优胜劣汰、有进有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确保后备力量队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干事创业的生机活力,真正成为村级带头人队伍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