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13载风雨兼程,西藏近30万名干部奋斗在村(居)一线

驻在田野乡村躬耕不辍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8-08 11:21 作者:通讯员 藏组轩

建制度强班子

驻村干部帮助整顿8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健全9013项村级工作制度

促增收鼓腰包

申报1464个村级产业建设项目,帮助351个村集体经济转亏为盈,帮助55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5万元达到5万元以上

解决急难愁盼

各驻村工作队看望慰问4.46万名“三老”人员、困难群众,解决1.68万件实际困难

从藏北草原到雅江河畔,从高山峡谷到蜿蜒边境,120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西藏守牢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巩固西南边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些年西藏每年都选派2万多名机关干部进驻全区所有村(居),组织上一声召唤,他们打起背包就出发,不讲条件、不惧风险”。13年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始终是驻村工作高扬的旗帜。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西藏不断优化驻村格局,稳步构建“一县一个驻村领队、一乡一个临时支部、一村一个第一书记”驻村组织体系;大力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五项行动”;积极创建驻村品牌,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等系列活动……

如今的西藏,边防巩固边境安全,天蓝水清人和业兴。一份份优异的答卷、一张张灿烂的笑容背后,是13载风雨兼程的坚守,凝结着近30万名驻村干部的拼搏。

建制度强班子

党旗映照雪域边陲

走进边坝县普玉村,红顶白墙的藏式房屋上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村委会门口一辆辆四轮越野摩托车穿梭往来,载着乘客参观游览。

普玉意为“山沟最里面的家乡”,拥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三色湖景观,但因地理位置偏远,全村产业发展缓慢。驻村第一书记李鑫上任后,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走村入户、协商对接,从强班子、带队伍、建阵地、树形象开局,协调派出单位争取扶持资金100余万元,制定“党员积分制”“红黑板”等制度,实施小黑板报、小理发店等行动,有效提升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党建引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悄然铺进了群众心坎。

雪域高原上,这样的变化并不鲜见。广大驻村干部通过抓学习、建制度,强班子、育骨干,切实当好基层党建的指导员,协助县乡党委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筑得更牢。近年来,驻村干部帮助整顿8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健全9013项村级工作制度,协助发展3950名农牧民党员,挑选1555名乡村振兴专干等优秀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促增收鼓腰包

百姓日子红红火火

墨脱县荷扎村拥有果果塘大拐弯自然奇观,然而景区摆摊的群众却没有获得理想收入。驻村工作队大力实施“土特产帮扶提升计划”,通过争取资金发展枇杷、石斛种植,购置手工茶制作专业设备,建成远程技能培训室,常态化开展现场销售、直播带货、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帮助群众提高增收能力。如今的果果塘摊主们纷纷自主设计定制手工艺品,推出服装租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先后创收40余万元,景区“流量”逐步变成了财富“增量”。

在西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近年来,广大驻村干部当好农牧民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创新开展“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活动,每年走访80余万户农牧民群众,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763名驻村干部担任乡村好产品好风景推介官、代言人,因地制宜整合9.04亿元强基惠民工作经费,申报1464个村级产业建设项目,帮助351个村集体经济转亏为盈,帮助55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5万元达到5万元以上,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笑脸越来越多。

访民情纾民困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扎囊县卓玉村桑吉白玛,父亲早年离世,母亲体弱多病,三个孩子在上学,生活的压力让她眼里满是迷茫。驻村第一书记顿珠了解到她以前当过茶馆服务员后,积极对接社会资源,想方设法在县域寻找合适门面,帮她开起了茶馆。随着茶馆生意日益红火,桑吉白玛忙碌的身影中洋溢着幸福。

在一茬又一茬驻村工作中,许多驻村干部像顿珠一样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做大事来抓,有的“磨破嘴”“跑断腿”,问民所需、纾民之困,有的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为农牧区孩子辅导作业,有的在轮换时主动申请留下继续投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近年来,各驻村工作队看望慰问4.46万名“三老”人员、困难群众,解决1.68万件实际困难。3000多家派出单位将驻村点作为联系点,每年到村开展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驻村干部真正“驻”进了群众心窝里。

聚同心守边疆

筑牢边境“钢铁长城”

9年前的错那市肖村还是一处放牧点,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85户956人的边境小康示范村。“肖村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服务水平涨上去,不得不提琼次仁队长。”村民边巴顿珠这样说。

肖村紧靠东章瀑布景区,又是错那市重点项目实施地,琼次仁带领驻村工作队多方调研,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增益+助民增收”模式,建立完善村集体经济产业规划,整合强基惠民经费,发展边贸交易中心、民族手工业产业园、温室大棚建设项目,探索开发“相约林卡”等休闲旅游产业,村集体年收入实现了从0到36万元的突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1万元,搬迁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固边兴边富民带来的喜人变化。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西藏始终把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干部驻村工作的重要发力点,重点向边境县(市)全覆盖选派4000多名驻村干部。广大驻村干部大力宣传卓嘎、央宗姐妹守土固边先进事迹,抓实党建促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让边民腰包鼓起来,帮助从边民、护边巡边队员中发展470名党员,培养1.7万名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带头人,创建55个边境党建红色长廊,广泛动员村民同心守边,祖国西南边陲“钢铁长城”越筑越牢。

如今,第十四批5600个驻村工作队2.2万名驻村干部再次出发,新的驻村故事精彩可期……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