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房子没了可以再修,人安全比啥都重要,我今天就是背也得把你背走。”日前,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小桥子村,村党支部书记王玉范极力劝说王淑芳奶奶,并把她安全转移到临时避险点。小桥子村位于东辽河支流沿岸低洼地带,属于山洪灾害点。暴雨来临之前,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应急分队,逐户排查险情,不到1小时,便将全村20余名易受灾村民转移到村级避灾安置点。
近期,四平市经历强降雨,部分区域累计降雨量超过250毫米,平均降雨量高于历年,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汛而动、听令而行,充分发挥“基层治理指挥体系”作用,高效落实平急转换机制,压实防汛责任、先锋冲锋一线、现场解难处突,构筑起坚实“红色堤坝”,让党旗在防汛救灾抢险一线高高飘扬。
77支乡镇(街道)党员突击队、1000余名党员骨干迅速投入防汛救灾抢险工作中。全市113名社区第一书记带领党员干部对城市地下空间、地下车库、城区易积水路段全面排查,果断转移城乡结合部低洼区域居民。131个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防汛工作队,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实行一对一帮扶,及时将受影响群众转移到临时安置点,全市预防性转移1019户2071人,实现抢险救灾“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全市755个村级党组织通过微信工作群和乡村“大喇叭”等渠道,持续向村屯推送防汛安全音频、播放防汛避险知识,全面提升各类人员转移避险应对能力。
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党组织加密预报监测频次,密切监测水库河道等水位变化。全市选派91人次水利专家深入农村一线指导,现场排查清理堵水障碍物71处,及时排除农田积水,保障粮食作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