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门口社区的社工同事一同入户走访,用心记录每家情况,耐心解读各类政策,细心关注特殊人群,用我们的真心换得老百姓的真心。”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挂职锻炼的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社区工作者汪敏说。
近些年来,白云区高度重视村(社区)后备力量工作,提前谋划,推动村(社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村(社区)“两委”换届打好“提前量”,不断巩固完善村级后备力量培育体系,有效激活村级后备力量“源头活水”。
制定实施《白云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培育对象范围、标准、选树程序等内容,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的方式,注重从现有村(社区)“两委”成员、本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8类群体中择优选拔培养。由区级领导带队成立10个工作组,集中对全区101个村(社区)进行全覆盖调研摸排,访谈2737人次,摸排3390人,经过6次筛选确定储备村(社区)后备力量564名。将后备力量纳入全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区级+乡级”分类分级方式开展全覆盖培训,动员85名后备力量参加学历提升。培育方向以及村(社区)组织建设、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突出短板和实际需求,通过个人报名,乡镇(街道)党(工)委推荐,区委组织部逐人面谈等方式,进行精准选人定岗,将第一批15名后备力量选派到南京市鼓楼区、贵阳市内等先进村(社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跟岗锻炼。对于因家庭因素等难以长期外派脱岗锻炼的后备力量,白云区因地制宜选派30名,利用本地“名支书”工作室、排队抓尾先进党组织,开展短期跟岗锻炼,多渠道、多方式提升能力素质。
为避免异地培育流于形式、脱管失控,区委组织部与乡镇(街道)党(工)委共同建立全程跟踪、实时问效机制,对外派挂职人员实行双向管理。外派前,由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开展谈话提醒,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明确学习锻炼的主攻方向;把派出地乡镇(街道)组织委员作为日常联络人,做好外派挂职人员全流程服务,每月定期听思路、看变化、问成效;跟岗锻炼所在村(社区)及所属乡镇(街道)负责外派人员的日常管理、监督评价,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对消极懈怠、状态不佳的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屡教不改的及时“召回”并动态“调出”。
同步建立后备力量学习成果评价验收机制,外派跟岗锻炼结束后“再上讲台”,以比实绩、比谋划、比干劲开展后备力量擂台比武、座谈交流,向所属乡镇(街道)专题汇报学习锻炼情况,在村(社区)党员、群众大会上分享见闻心得,提出发展思路及具体对策,接受党员、群众综合评价,确保后备力量选得准、育得好、用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