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来临,行走在重庆市云阳县的锦绣山水之间,只见一辆辆满载山泉水的货车,缓缓驶出洞鹿乡山泉水厂,盘旋在蜿蜒的山路上,如同一条流动的银链,将这份自然的馈赠送往全国各地。
近些年来,云阳县洞鹿乡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良好水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进水产业链建设,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将山间流淌的“自然活水”源源不断转化为“富民清泉”,“点水成金”打造共富光景。
洞鹿乡坐落于云奉两地的交界地带,拥有较丰富的煤矿资源,曾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当时村里的劳动力几乎无一外出,仅靠在矿场务工就能挣钱养家,甚至能有钱建自己的房子。”三元村干部谭云丰回忆道。
但高额回报的代价是生态环境饱受重创,绿山披黑袍、风吹黑烟起、下雨黑水淌……2015年,洞鹿乡党委决定“舍煤逐绿”,一方面坚决关停煤矿等水源污染企业,告别传统的环境破坏型产业;另一方面聚力于生态筑基,寻发展、促增益,重新明确“水源之乡、生态洞鹿”的县域定位和30多万县城居民饮用水源地保护职责,推动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生态绿化工程。经过多年保护和整治,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6%,辖区7条河流监测断面出口水质稳定在Ⅰ—Ⅱ类,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97%以上。
立足将“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优势,洞鹿乡党委把目光从“煤”转移到“水”上。通过多次调研发现三元村内大小泉眼多处,水质尤为优良,经专业机构检测,富含锶、锌、锂等数十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纯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提高人体免疫力、软化血管大有裨益。
说干就干,洞鹿乡党委将“发展山泉水项目”纳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成立3支“1名干部+N名党员骨干”的招商队伍,围绕广泛“推”、登门“访”、请回“看”、坐下“谈”、外出“学”五字工作法,用心用力用情招商。2021年,成功招引外出成功人士创办“仙洞鹿”山泉水厂,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然而,项目的落地并非一帆风顺,企业在土地报批环节遭遇挑战。由于受土地性质限制及紧迫的工期要求,洞鹿乡党委深入研读相关政策,提出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的方式,帮助企业争取用地。“我们对接县农业农村委、规资局等部门‘摸着石头过河’,历时18个多月,最终破解难题,打通了入股联营方式供地的途径。”水厂项目党员“管家”卢秘方说。
难题接踵而至,三元村办公室在水厂厂房建设的规划范围内,需要为水厂建设腾出空间。得知情况后,三元村党支部书记主动做好全村群众的思想工作,全力支持村办公室搬迁。秉持“扶上马、送一程”的服务理念,洞鹿乡党委对引进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位党员“管家”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手续帮办、现场监管、后期跟踪的全流程服务。水厂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基建和设备调试并投产,建成4条全自动化生产线。
现如今,走进仙鹿洞山泉水生产车间可以看到,智能生产线上,水处理、吹瓶、灌装、贴标等生产工序一气呵成。一排排自动化设备开足马力生产,机器运转发出低沉而稳定的嗡嗡声,交织成一首令人亢奋的交响曲,一个小时就能生产15000瓶瓶装水。
村企合作,实现双赢。仙鹿洞山泉水厂的建成直接和间接解决就业100余人。同时,三元村以村集体土地入股仙鹿洞山泉水厂,村集体每年收取5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并按销售纯利润的3%提取分红。这一合作模式有效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效的双赢目标。
作为洞鹿乡首个亿元招商引资项目,仙鹿洞山泉水厂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洞鹿乡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各村实际,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生动实践。近些年来,洞鹿乡党委高度重视产业培育工作,着力构建以水资源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打好延链补链强链“组合拳”,成功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仙鹿洞山泉水厂为龙头,结合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产业链协同配套需求,延伸水产业链条,引进总投资8000万元的新能源塑料制品生产项目;培育水产业集群,签约鲁抗集团共建5000平方米的富氢水饮料生产车间已投入建设;成立物流运输公司和销售服务公司,推动实现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