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扎鲁特旗以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和乡土实用人才为重点,坚持从顶层设计、培育方式、示范引领等方面入手,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队伍。
注重顶层设计,蓄足乡土人才“源头活水”。聚焦“十个产业”,结合旗域实际,制定《乡土人才全链条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对乡土人才分类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开展“设岗定责”“试岗锻炼”等方式进行实践锻炼,抓紧抓好本土实用人才培养。制定《乡土人才培育中心示范点打造方案》,注重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成效突出、实效性强的乡土人才培育中心,建立“1+1+N”模式,即“苏木镇场党委+乡土人才培训中心+N个培训实践点”,因地制宜制定培训计划,以邀请专家讲课、实地指导等方式,为乡土人才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提供经常性指导服务。坚持分类入库,针对农民企业家、农业种植高手等乡土人才,按照生产经营类、技能带动类、社会服务类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识别,建立优秀乡土人才档案信息库,实行定期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乡土人才发展情况。截止目前,已入库优秀乡土人才451名,组建“百名乡土人才讲师团”吸纳优秀乡土人才171名,建立33个乡土人才示范培训基地。
创新培育方式,激活乡土人才“红色引擎”。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征集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等人员培训需求,建立培训需求明细表,明确培训重点。采取培评一体、以赛代评等培育方式,邀请专家评委走进田间地头,通过举办“田间大课堂”,让乡土人才展技能、说经验、讲成绩,激发干事活力。发挥旗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作用,通过搭建平台、按需匹配,实施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行动”,选派专家学者、科技特派员送技下乡,定期邀请“土专家”“田秀才”开展本土实用性技能培训,分批次组织各类乡土人才到先进地区企业参观学习,全面提升乡土人才综合素养。年初以来,已选派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65人深入一线开展技能培训活动200余场次。
强化示范引领,打造乡土人才“特色品牌”。健全旗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专家人才走访活动,旗级领导每半年主动联系服务包联乡土人才1次,激活乡土人才干事活力。不断完善政策扶持、政治激励和精神奖励等制度,在技术培训、科技推广、生产经营和创业等方面,加大对乡土人才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乡土人才带着技能或资金入股村级合作社。同时,将优秀的乡土人才优先列为党员发展对象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人选。充分发挥本土特色优势,推动企业、协会、合作社探索申报“科技小院”,鼓励和支持好老林场丰林苗木专业合作社和格日朝鲁苏木芒哈图嘎查新利生态牧场加快推进“科技小院”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乡土人才“特色品牌”,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