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河北威县在京津地区组建党组织,让流动党员——
异地有家 外出有为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03-11 11:07 作者:通讯员 陆敬森

“在外务工流动党员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流动党委为大家打造一个学习交流提升的服务平台,希望大家在北京也能听乡音、叙乡情、激斗志。”近日,在河北省威县召开的“传党音、叙乡情、通信息、助振兴”流动党员培训会上,驻京流动党委书记徐文阁说。随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驻京流动党委副书记时福茂围绕在外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进行授课,并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承诺为老乡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此次培训会,是威县加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的一个缩影。威县共有流动党员1071名,其中近300名在京、近200名在环京城市务工经商。去年以来,聚焦破解流动党员联系难、管理难、作用发挥难问题,威县坚持从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关心关爱三个方面发力,让流动党员异地有家、外出有为,构建起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新格局。

组织建设到位,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威县结合流动党员在京津地区务工多的实际,成立威县驻京流动党委,下设朝阳区和通州区2个党支部,在天津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站,每月定期组织京津地区威县流动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工作交流、社会公益等活动,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组织不力、活动开展不经常等问题。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主管党建副职为具体负责人,联系暂未建立流动党组织的地区党组织,及时将威县流动党员编入当地党组织,定期汇总参加组织生活情况,确保流动党员心有归属、学有阵地、行有遵循。

“在驻京流动党组织成立之前,徐书记和时书记就帮助我的公司,与教育部和北京各大学联系签订定期输送新鲜蔬菜协议,更是免费帮忙打赢了员工恶意讨薪的官司,让我很感动。现在流动党组织成立挂牌了,在京的各行各业威县流动党员都被集纳进来,我们这个大家庭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北京新发地开办蔬菜批发公司的流动党员刘树涛说。

教育引导到位,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威县建立包联机制,采取定人、定期、定内容的方式,明确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对流动党员进行包联,负责联系指导、督促跟踪、辅导讲学等,每周依托微信群、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学习载体,推送学习材料,帮助流动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每月组织基层党组织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点对点与流动党员至少联系一次,及时了解流动党员思想动态。每季度向所有流动党员邮寄“学习包”,确保党员及时学、不掉队。“以前我们在外地,只能自己通过手机零碎地看一些学习资料,国庆、春节回家的时候主动到村里问村支书有没有学习、志愿活动可以参加,搞得自己像个外乡人。”固献镇沙河王庄流动党员吕庆科在本镇春节座谈会上说,“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乡里、村里成立了流动党员微信群,几乎每天都有人推送好的学习资料,也及时帮大家联系编入工作所在地党组织,能够正常参加支部活动了。”

关心关爱到位,确保流动党员作用发挥有平台。威县发动离开领导岗位的县处级干部牵头成立服务中心,积极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工作生活问题,定期向流动党员发布家乡动态和招商政策。在七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县委牵头向流动党员送上组织问候,并邀请优秀流动党员参加专题观摩会、茶话会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利用自身优势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牵线搭桥,积极培养吸引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流动党员返乡创业。今年春节期间,共举办茶话会17次,联谊会、联欢会3次,收集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36条,吸纳有效招商信息38条,3名在外经商成功的党员在春节后对返乡创业项目开展了实地考察。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具有特殊性,需要党组织时常联系,把流动党员凝聚起来,让他们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主动当好威县形象‘代言人’、发展‘建言人’、招商引智‘牵线人’。”威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裴贵廷说。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