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对于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芙蓉社区党员毛三保来说,“充实有意义”成为他的关键词。
除夕刚到家,他就接到了社区党支部书记的电话,邀请他与社区其他20多名在外务工的返乡流动党员一起,在登云岭党性教育基地过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重温入党誓词,这让我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毛三保激动地说。
乐安县地处赣中腹地,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陆续外出务工经商,其中党员占32%,是个劳务输出大县。近些年来,为着力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乐安县多措并举推深做实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确保流动党员“有家”又“有为”,安心且暖心。
建立管理网格
流而有家
“我刚从老家出来不到一周,就接到家乡党组织的电话,让我到附近的党组织报到,还提供了就业服务信息,让我觉得出门在外也有‘娘家人’。”南村乡前团村流动党员陈威欣慰地说道。
乐安县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通过一线查、上门访、电话问、微信找等“拉网”排查,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姓名、年龄、入党时间、工作情况等详细信息,并按照“月更新、季汇总”的方法及时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做到精准定位、心中有数。截至目前,已排查出流动党员2523名。
为第一时间让流动党员找到组织,乐安县构建“县委组织部—基层党委—党支部—网格”四位一体流动党员管理网格,及时跟进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就近编入流入地党组织进行管理。依托异地商会、联合会等组织,先后在广东省东莞市、浙江省温州市等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的城市建立流动党支部5个,辐射党员300余人,解决问题诉求1100余件。同时,关心关注流动党员家庭中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党支部每半年开展“关心党员进家门”活动,深入流动党员家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23年以来,解决流动党员及亲属看病就医、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480个。
线上自学 线下送学
流而有学
春节假期刚过,返回广东省东莞市打工的乐安县戴坊村流动党员戴小章就收到了一份意外的“包裹”。“真没想到,能在千里之外,收到老家党支部寄来的学习资料,真是太惊喜了,感谢党组织对我的牵挂和关心。”这让戴小章自觉学习动力更足了。
乐安县持续做好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打造指尖上的课堂,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乐安组工微讯”等平台,常态化推送党建新闻、政策法规、党务知识等教育学习资源,引导流动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自学,按需“补课”。
为确保流动党员在理论学习上不缺项,乐安县通过编发学习资料、寄送“学习包”等形式开展送学活动,帮助在外流动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在春节、国庆节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探亲之际,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红军标语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采用现场教学、交流研讨、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为流动党员提供“充电式”教育。同时,为提高学习效果,建立乡镇(城市社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具体联系流动党员“一对一”“一对多”定期沟通机制,选派流动党员管理专员与外出流动党员“一对N”结对联系,掌握了解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工作状态,确保流动党员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实施归雁工程
流而有为
公溪镇党员李惠明早年在外打工,几年前回乡探亲时,看到家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生态环境,抓住现代农业的巨大商机,回乡种起了槟榔芋。提起自己的创业历程,他说,回到熟悉的家乡创业看似简单,但资金、技术、场地等问题,哪一项都十分棘手。“政府部门不仅为我找来导师,一对一进行技术指导,村里还帮助流转了100亩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并提供15万元项目担保贷款,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才让我有信心回到家乡放手追梦。”
像李惠明这样的流动党员,在乐安县并不少见。大力实施归雁工程,常态化开展“归乡有为,以‘行’暖心”行动,以“我为家乡发展献一策”“我看家乡新变化”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去年以来,已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320个,捐赠物资、资金等150余万元。
依托驻点流动党支部建立“创业+”平台,为流动党员提供返乡创业咨询、法律援助、项目孵化等服务,激发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干事热情。健全返乡创业激励机制,积极对接农业农村、水利、乡村振兴等部门,对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吸引流动党员投身乡村振兴。目前,已吸纳17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流动党员回乡担任村“两委”成员,引导223名流动党员回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