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联合重庆实施川渝青年人才互派培养计划,每年互派100名重点领域青年骨干,赴对方重点高校院所、创新企业研修一年。今年1月,四川首批50名青年人才已全部赴渝19个单位开始研修。
聚焦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极一源”“四功能两地”目标定位,构建川渝青年人才交流培养长效合作机制。高位谋划部署,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文件部署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的若干举措,明确实施川渝青年人才研修培养计划。突出细化配套,省委组织部印发《川渝青年人才互派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明确从2023年到2027年,每年川渝互派50名左右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研修学习,细化选派、接收、研修、考核管理等操作程序。完善保障举措,省市财政为每名派出人员提供4万元研修经费,用于在渝研修期间食宿补助、往返交通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明确在原工作单位待遇不变,正常晋职晋级不受影响。
紧扣重点领域需要精准选派。围绕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重点领域发展需要,经单位推荐、各地把关、综合比选、会议研究等程序,优中选优确定首批50名派出人员,平均年龄35岁,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70%,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其中定向支持国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6名,医疗卫生领域21名、农业领域14名、教育文化领域9名、产业发展等领域6名。结合个人意愿和发展需要,匹配重庆大学、西南大学2个中央在渝单位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17个重庆市属单位作为研修单位,确定相关领域知名专家50名作为“一对一”导师。
上下联动加强组织保障。省委人才办牵头抓总,召开行前动员会明确研修要求,与重庆市委人才办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与省内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州)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派出人员的困难和诉求。市(州)加强政策解读和督促落实,对派出人员加强关心爱护,持续跟踪培养。相关部门发挥行业主管作用,指导相关单位落实有关政策,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按规定落实各项待遇政策,动态掌握派出人员工作生活状况,主动提供必要支持帮助,促进选派人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与重庆方面在招才引智、成果转化、技术合作、决策咨询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