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水利冬修季节,安徽省金寨县金山村村民因修引水渠,占用邻居家土地,两家因此发生争执,延误了工期。红色评议员田扬平了解情况后,组织召开现场会,协商调解两家土地使用问题,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水渠顺利动工。
金寨县是“红军摇篮、将军故乡”,县内红色资源丰富。2023年9月以来,金寨县从老红军(烈士)后代、老党员、老书记等群体中,遴选一批当地威望较高、群众较认可的红色评议员,组建218个多元参与的红色评议站,建立综合治理的评议体系,构建双向互动的评议机制,打造共治共享的评议格局,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整合资源力量,建设多元参与的评议阵地。整合综治协理员、人民调解员等人员,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乡村推荐的方式,从老红军(烈士)后代等群体,遴选出567名红色评议员。对红色评议员开展村规民约等实务培训100余场次,强化履职能力。依托村级“综治中心”,利用闲置校舍、民房、老村部等资源,全县统一组建218个红色评议站,建立站点形象榜,设置《工作动态》专栏,推动制度“上墙”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健全考评机制,统筹运用“党建+信访”、庭前调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奖补资金,采取积分管理方式,建立动态考核机制,给予工作出色的红色评议员、志愿者奖励性补助,年终评先评优予以适当倾斜。
优化进站职能,建立综合治理的评议体系。建立自下而上、逐级消化、有效衔接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构建红色评议员问事、群众提事、乡(镇)村理事、党员领事、定期评事的闭环管理机制,形成“情、理、法”相融的调解模式。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乡风文明评议,由红色评议站进行评价把关,开展村内优秀党员评比、入党推优、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红色评议员话语权,精准做好各项评比工作。每个评议站下设一支红色评议志愿服务队,定期围绕文艺表演、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活力。建立20余项信息清单,乡镇每月定期推送,及时将政策法规、重大事项、民情民事等第一时间传递进站,由红色评议员结合板凳会、村民小组会等,用通俗易懂、简明直白的话语,将政策好声音传递到百姓身边。
转变工作思路,构建双向互动的评议机制。全县乡村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到村级红色网格,与红色评议员协同配合,走村入户全覆盖上门走访,认真倾听群众困难诉求,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通过“你说我听”“你提我办”的形式,收集微心愿450余个。问题诉求“见底”。“清单+闭环”等工作机制,分类梳理涉及养老医保、项目建设、邻里矛盾等各类问题清单,严格落实台账管理。目前,已解决困难600余个,化解信访诉求890件。在红色评议志愿服务队内成立党小组,聚焦村级群众反映的烦心事、村级治理的公共事务,结合主题党日活动,采取“说事”方式开展议事活动,集中解决群众诉求。目前,全县各村累计开展相关评议680余场次。
推动多方联动,打造共治共享的评议格局。织密微网格,选优4043名网格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小组长)964名,探索打造“党建入组、服务入户”模式,建立“红色评议站—网格党小组—志愿者联系户”服务体系,推动志愿者在网格中聚齐、作用在网格中发挥、担当在网格中彰显。依托乡(镇)党校,遴选一批优秀的红色评议员走进课堂、现身说法。结合金寨的红色资源、革命历史,由红色评议员牵头,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动。目前,已开展红色故事微宣讲等活动270余场次。充分发挥红色评议员、志愿服务队等力量,重点关注妇女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需求,开展物品代购、快递代拿等服务,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去年以来,已帮助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2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