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顺昌县是中国芦柑之乡,柑橘作为当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近11万亩,年产量12万多吨,年产值可达4亿元。这是全县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来,顺昌县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户,促进共同富裕”为主要内容的“带创共富”主题活动,先后培育党员致富带富先锋204名,落地党员致富带富项目251个,形成先富带后富促共富的良好局面。
引育结合 培育主力军
走进元坑镇际下村水培蔬菜种植基地,返乡创业党员蔡秀树正带领工人在大棚中忙碌,一畦畦芹菜颀秀鲜嫩、青翠诱人。“水培的好处就是一年可以种植好几茬,我们现在年亩产量能达到1万多公斤,年销售额能达到60万元。”谈起蔬菜种植的成果,蔡秀树滔滔不绝。
近些年来,顺昌县坚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在外引、内育上“双管齐下”,像蔡秀树这样的党员致富能手不断涌现,党员带富先锋成为乡村振兴大潮中的重要力量。
着眼农村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依托乡村振兴大学堂、田间课堂等平台载体,持续推动技术下乡。今年以来,全县各涉农部门共组织人员下乡指导服务45次,培训农村党员1655人次,让农村党员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坚持把农村致富能手作为农村发展党员的重点对象,引导青年农民、致富能手等向党组织靠拢。
在挖掘内生动力的基础上,顺昌县还注重“筑巢引凤”,定期开展“党建体检”,逐村梳理、建立外出党员信息库,推行“一对一”联系制度,通过逢年过节上门走访等形式引导流动党员回归。截至目前,共吸引21名党员带着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返回家乡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帮扶激励 孵化好项目
“我们发现,很多党员致富能手有想法、有经验,但受限于技术、资金影响,产业规模较小、引领作用不强。为此,我们着力整合县乡村资源力量,让各级党组织当好产业振兴‘服务员’,因地制宜推动党员致富带富项目落地。”顺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郑欣凯表示。
为孵化党员致富带富项目,顺昌县发挥乡、村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鼓励乡、村干部当好乡村振兴“发展顾问”,帮助党员谋划产业项目,协调相关部门在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解决土地、用工等问题。在乡、村两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全县党员共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3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35个,实施农业产业项目251个。
为破解农村农业经营主体技术短板,顺昌县全面推行“党支部+科技特派员+党员”模式,选派150名科技特派员,重点帮扶特色产业、合作社、党员致富能手,建立利益共同体6家。“正因为有高老师这个‘竹荪专家’在,我才有勇气尝试林下种植竹荪。”大历镇秀吴村党员谢伍娣说。谢伍娣得到了高允旺的技术指导,带领3户群众承包100亩林地种植林下竹荪,每年净收入可达20万元。
针对农村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顺昌县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工程,选派56名金融助理下沉田间地头,实现130个行政村全覆盖,主动对接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资金需求,支持8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4500万元,向594户农村党员发放“支农贷”5927万元,切实为想干事的农村党员解除后顾之忧。在金融助理的帮助下,郑坊镇兴源村成功申请“碳汇贷”50万元,建设食用菌大棚75个,将荒地变为食用菌种植基地,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示范带动 拓宽共富路
“刚开始成立合作社的时候,很多村民还抱着怀疑态度。我们村干部带头干,把湖羊养殖和果蔬种植基地发展得红红火火,村民看到了成果,对我们很有信心,踊跃加入合作社。”大干镇干山村党支部书记、干山村山里红生态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黄发说。如今,干山村湖羊养殖基地的湖羊已从最初的几百头发展到4000多头,是当地最大的湖羊养殖基地,年创收可达180万元。
顺昌县聚焦发挥党员致富能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传授经验、吸纳务工等,帮带群众发展产业项目,实现共同致富。
为发挥党员致富带富先锋示范引领作用,顺昌县坚持典型引路,鼓励党员致富能手带头“亮身份、亮承诺”,培树农村党员致富带富典型41个,设立“党员致富带富示范户”75个,培育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24个,目前,各基地已现场培训农户340多户、吸纳务工1094人。
顺昌县还在农村全面开展“党群共富”结对帮带活动,引导党员致富带富先锋采取“1+N”的形式与群众“结对子”,通过技术互帮、劳力互补、资源共享实现联动发展。在洋墩乡党委、政府支持下,路马头村党员张旺生开办顺昌耘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洋墩乡柑橘交易中心,每年可以帮助村民销售柑橘1000多万斤,带动300多名在农户家门口就业。
在党员带领下,881户群众共参与流转土地、林地超过1.5万亩,发展烟叶、柑橘等致富项目,实现共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