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四川眉山招募邻里合伙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让幸福生活“邻”距离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12-26 10:18 作者:姚丽昆 邓苹

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广场社区,有个“智汇”社区人员库,其中包括小家电维修能手、法律能手、健康能手等“城乡邻里合伙人”。广场社区党委书记赵勇介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我们社区的‘城乡邻里合伙人’,常常开展社区免费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各类需求,就是为了统筹城乡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实现邻里守望互助。”

聚焦资源利用率不高、服务精细化不够、社会参与度不足等治理难题,今年以来,眉山市注重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机结合,试点探索“城乡邻里合伙人”治理模式,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整合社会多元主体的技术、资金、智力等资源,与村(社区)建立“伙伴关系”,以“公益+低偿+市场”的方式为群众提供专业化、品质化、定制化服务,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融合。

发掘邻里能手,壮大治理朋友圈。携手社群型合伙人,发挥乡镇片区党委、街道大工委区域化党建联席机制“党建+”红色引领作用,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700余支社群力量,利用资源禀赋和专业优势,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便民服务、环境整治等共驻共建活动1500余场次。结盟商企型合伙人,引导商家、企业、商会协会等180余家市场主体,与村(社区)共同开发利用辖区资源,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213项公益、低偿服务项目,收益注入村集体经济、社区基金反哺公益事业,推动“群众满意+商家盈利”双赢。培育独立型合伙人,开展“搭把手”邻里互助系列活动,动员维修工、缝纫匠、理发师等手艺匠人以及群众观察员等居民骨干1万余人,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手艺技术,参与村(社区)发展建设、治理服务、公益活动等3000余场次,有效浓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邻里互助氛围。

用活邻里资源,营造共治微场景。营造共建微场景,搭建“共治眉州”资源链接平台,支持合伙人利用其技术、资金、人力等优势,参与垃圾分类投放、闲置空间利用、美化绿化净化等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50余个,推动电梯加装、街头增绿、公园添彩等城市空间品质提升项目220余个,开展商铺店招规范提升、特色消费场景营造等项目170余个。营造服务微场景,支持合伙人入驻21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等服务综合体,在养老、助残、托育、家政、医疗、法律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依托“天府市民云”眉山站点等线上平台,搭建“特需清单+服务清单”链接平台,为特需对象提供生活照料、权益维护、关怀关爱等服务1200余次。营造发展微场景,建立“组织引领+平台集聚+政策倾斜”动员机制,支持合伙人活化利用乡村民居、文化遗存、生态环境等乡土资源,有效撬动本地组织200余个和返乡人员3000余人,创办领办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致富项目300余个,聚势赋能促进乡村振兴。

创新合伙模式,打通互惠生态链。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式合伙,包装镇村公共服务清单、群众需求清单、机关单位资源清单建立“项目需求库”,汇总合伙人可提供的资源、服务等内容建立“服务供给库”,将适合通过市场化提供的142类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进行采购,有效链接村(社区)“需求侧”和合伙人“供给侧”。推行公共空间共营式合伙,组团合伙人和367个村(社区)签订共建共营协议,村(社区)牵头整合闲置资源、共享空间等公共空间1400余处,合伙人结合自身特点分时段、分区域为居民群众提供“公益+低偿”公共空间活动2000余场次,服务居民群众6万余人次。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式合伙,全面推广“道德超市”“时间银行”等积分制合伙模式,聚焦打通基层治理、居民需求与志愿服务“供给线”,采用“服务换积分、积分存银行、累积兑权益”的方式,激励合伙人参与村(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公益活动1600余人次,推动志愿服务由“单向付出”到“奉献、积分、回报”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