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组建8个综合型专家团,服务20个产业领域的91个重点项目;锚定“一产一链”,定向组建4个专家团,开展延链、补链、强链
●实施“百团千人”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建设6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24个市级专家服务基地,面向农业龙头企业设立50个市级人才工作站
●实施全市软信服务业“满天星”人才专项,全市数字人才总量超80万人,带动全市新增软件企业4500多家,软件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近年来,重庆深入实践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产业链所困,先后选派349个专家团队、3158名专家,深入产业企业一线开展技术咨询和智力服务,惠及38个区县2千余家企业,带动创造经济产值超100亿元。
服务现代制造业迭代升级。聚焦“面上需求”,组建8个综合型专家团,走进重庆高新区、长寿区、万盛经开区等“制造重镇”开展服务,涉及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智能网联、化工环保等20个产业领域的91个重点项目,解决技术难题134个,签署合作协议76个,有效推动技术升级、产品提档和产业链延伸。锚定“一产一链”,定向组建4个专家团,开展延链、补链、强链,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价值。例如,组织14名专家聚焦南川区中草药产业开展服务,围绕种植、加工、销售、医疗、康养、科研6个环节打通堵点、接通断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新增中药饮片产能2000余吨,实现工业产值近10亿元。实施“一企一策”,回应23家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链主”企业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企业发展计划。以专家团服务重庆高新区为例,为重庆达望曲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3家当地产业链“头部”企业定制技改转型方案,带动机械、电子、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此外,还加快培养壮大现代制造业“急需紧缺”人才,率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开展卓越工程师大赛,成立全国省级层面首个制造业人才服务中心,深化对重点企业人才政策支持。重庆长安汽车总部研发人才增至7000余人,重庆联合微电子中心短期内汇聚起400余人的创新团队。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现代制造业发展数质双升,带动二产增长6.1%,增速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助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施“百团千人”专家服务基层项目,近三年选派专家团队324个、专家2590名,开展讲学、指导、咨询、示范活动,带动产业发展28.8万亩,创造经济价值25.77亿元。建强培优服务平台,建设6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24个市级专家服务基地,面向农业龙头企业设立50个市级人才工作站,支持建设“种子培育”“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100个,帮助培育本地“三品一标”农产品43个,为基层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342个。打造创新示范农业基地。创新“专家团队+示范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营模式,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全市新建现代化茶园、果园、中药材等核心示范基地55956亩,累计培训超过1.6万余人次,新增就近就业1836人。引导专家服务团对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条件、优势、瓶颈“望、闻、问、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复合式效益增长。如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李虹指导丰都县三建乡蔡森坝村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冷水鱼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年产鲟鱼、虹鳟鱼等名优冷水鱼40万斤、产值60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以上。
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为数字经济产业赋能。实施全市软信服务业“满天星”人才专项,组织专家团支持渝中区打造软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支持九龙坡区筹建重庆软件人才市场;打造全国首个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发布《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全市数字人才总量超80万人,带动全市新增软件企业4500多家,软件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为高端金融服务业赋智。打造重庆金融人力资源产业园、江北嘴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等人才引育平台,集聚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高端金融人才450余人。组织高端专家“领题组团”,助力江北、渝中、南岸三区西部金融中心重要承载地建设,加速金融机构、功能、人才“三聚集”,强化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人才支撑。为文旅创新融合赋效。8D魔幻城,网红打卡地,重庆旅游业火爆出圈不仅在于其禀赋的山水人文城市资源,更得益于专家智慧成果的赋能加力。从主城“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到“两江四岸”璀璨灯火,从石柱县中益乡农文旅深度融合到奉节县“诗橙小镇”“三峡之巅”,近三年来,28名专家团专家围绕全市24个区县32个文旅项目把脉问诊,以文塑旅、文旅融合,提出各类规划、设计、建议170余条,让重庆旅游既有看头更有赚头。在刚刚结束的中秋国庆假期,重庆接待游客231万人次,同比增长66.1%,位居国内热门旅游城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