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是民营企业的大区强区,拥有24万家市场主体,9家企业入围2023中国民企500强。作为浙江最早一批成立党委的民营企业,万向集团、传化集团的成长历程是一部生动的民营企业“跟党创业”的奋斗史。在传化、万向数十年的探索实践基础上,萧山区总结提炼形成了非公企业“融合式”党建工作模式,并在浙江全省推广应用。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萧山区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持续推进非公企业“融合式”党建,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推动民营企业强信念、夯基础、助共富,凝聚“跟党创业”的强大动能。
循迹溯源 坚定信念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后,集团党委下属的141个党支部书记都带头领学、带头宣讲、带头谈体会,党员也畅谈如何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反响很热烈。”传化集团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陈捷说。
为进一步增强民企党员主题教育的学习实效,萧山区组织全区民企党员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重温传化、万向数十年“跟党创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学思践悟,不断增进广大民营企业和党员“跟党创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针对小微企业“党员少、组织难”的问题,萧山区设置联合党组织,就近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工业园区、城市楼宇内的党员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学习,确保3万余名非公企业党员学习全覆盖。建好用好“企业党组织书记示范讲+党员职工参与讲+优秀师资入企讲”矩阵资源,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党组织书记开展专题培训学习,促进民企“红色传承”和“创新传承”,持续激发民营企业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五大融合 量化管理
位于萧山区瓜沥镇的钱江电气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团党委书记蒋荣莉做过一个统计:企业重点项目党员的参与率在90%以上,85%以上的专利发明、80%以上的标准创新都由党员承担,每年获省市区级重大奖项的党员占比90%以上。党员已然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火车头”。
企业强的背后是党建强。萧山区把推广非公企业“融合式”党建模式作为推动民企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有力抓手,围绕目标融合、组织融合、工作融合、队伍融合、文化融合的“五大融合”,立足企业侧实际,从治理结构优化、生产经营决策、企业文化发展等方面制定28条明确民企党建工作指引,实行可量化、可评估、可晒绩的指标式管理,推动党的建设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双融双强”。
成立民企党建工作提升专班,从上市企业、省市双管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中遴选首批23家优质企业,并向重点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8名,通过推动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公司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规范党组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内容和途径、推动企业依托核心业务与重大项目成立党支部攻克技术“卡脖子”难题等方式,为企业找准党组织实质性作用发挥的关键切口。现已成功培育无忧传媒“红领无忧·e心向党”、东南网架“红领东南、网架天下”、长龙航空“党建红+航空蓝”等一批特色鲜明、示范作用明显的党建品牌,示范引领全区民企丰富党建内涵,夯实党建基础。
村企合作 共创共富
走进杭州市萧山区的“南大门”——浦阳镇,山水相连、红墙黛瓦,俨然一派“诗画桃源”的美丽城镇景象。这是传化集团在浦阳镇的共富乡村示范点项目,该镇18个行政村与区供销联社、传化集团抱团合作,成立全区首家政企合作的强村公司,围绕蔬果、花卉、粮油三大产业,带动萧山南片乡村产业提升,同时以分红的形式保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领跑乡村共富赛道。
民营经济是萧山的金名片,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赶抢潮头鱼、敢喝头口水”的萧山民营企业再次奏响了“冲锋号”,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振兴的“强引擎”,争当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力军,努力寻求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最大公约数,在乡村振兴、共创共富等领域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示范的特色性经验成果。
在萧山广袤的土地上,不断涌动着民企助共富的新势力:万向集团在义桥镇启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恒逸集团在衙前镇推进乡村产业园……萧山大量民营企业纷纷与村集体共建强村公司,打造村企共享的新型市场主体,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场“民企助共富”的新探索正在渐次展开。
广大民企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与村党组织、农业种植大户等加强紧密合作,扩大村企品牌效应,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附加值,实现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形成具有鲜明萧山特色的“萧然·共富工坊”矩阵。截至目前,全区共打造各类“共富工坊”88家,已吸纳就业人数近7000人,村集体增收近38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