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近年来,吉林省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驱动、攻坚突破,着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破解“九龙治水”。在省市县三级组织部成立专门科(处)室,自上而下建立一支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专职队伍,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做到统一领导、系统布局、执行有力。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下设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网格治理、物业治理、民生服务、警地融合6个专项工作组,27家省直部门单位合力攻坚,提升整体效能。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省委、省政府明确6个方面75条具体措施,持续调度推进。
开展专项治理,以协同攻坚转变单线作战。基层管理体制更加简约高效,全省街道(乡镇)实行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省市县向街道(乡镇)调剂行政编1343个、事业编27491个;推动607个乡镇全部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街道普遍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落实街道(乡镇)对县级职能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评价权。权责体系更加清晰规范,全省60个县(市、区)全部制定落实街道“五项权力”具体措施,出台街道(乡镇)权责清单、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和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印发指导目录,将60项基层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县级行政权力赋予街道(乡镇);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统一使用的全流程审批系统,政务数据直达基层。网格治理更加精细精准,重新划分城乡网格7.04万个,实现多网合一,全省2048名法官、1079名消防文员、1.38万个调解组织、1.04万个“百姓说事点”进入网格、服务群众。物业服务更加规范有力,全省打造“红心物业”居民小区1690个,推动1221家物业公司建立党组织。民生服务更加贴心暖心,全面推行“社工岗”政策,建立“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开展全省老年人巡访关爱活动,走访老年人家庭78.35万户,采集老年人数据88.92万人;全省建立社区(村)志愿服务队19056支。“警地融合”更加互促共进,开展党建引领“警地融合”工作,推进街道(乡镇)、社区(村)和公安派出所组织、业务、资源、阵地、机制融合。
探索载体创新,以创新实践提升幸福指数。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三周年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召开全省基层干部座谈会、专题交流会,举办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果展,开展新时代街道书记、“小巷总理”业务大比武活动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形成一批调研成果、政策成果、实践成果。省委将2022年确定为“基层建设年”,明确4方面20项重点任务,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规范达标率达99%,招聘万名基层治理专干充实基层,全面消除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村。常态长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三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累计办结实事项目16万个,兑现群众“微心愿”107.5万个。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色载体。长春市开展“幸福小区”创建活动,联合64个市直部门确定100项具体举措,深入开展20多项专项整治行动,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吉林市将党建、平安、民生、为企服务四方面工作以数字化手段相融合,实现四网合一、一网统管,推动7.8万件基层治理事项规范运转、快速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