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一湖连三省(区)的“高原明珠”万峰湖,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位于湖畔的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马蚌镇一衣带水、习俗相通,各民族群众水乳交融。近十年来,三地探索推行“融合式”党建,组建跨省(区)联合党工委,破解省际交界区域治理难题,合力构建“组织融合、产业融合、治理融合”的融合发展新格局,绘就跨省(区)乡村振兴美好新画卷。
组织融合 共建一个堡垒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决扛起三地团结进步的政治责任……”今年7月,在三江口镇党委会议室,黔滇桂跨省(区)联合工作委员会主题党日活动上,三江口镇党委书记张华正在讲党课,会场气氛热烈融洽。
“联合党工委成立以后,我们镇的村结对建立了6个联合党组织,每年都组织召开各种活动,增进党员交流共融。”张华说。联合党工委制定书记轮值制度,由三乡镇党委书记轮流担任轮值书记,统筹负责三地党员教育管理、经费筹措及组织协调等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联合党工委会议,调动三地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讨论、决定重大事务。“这种机制为我们推动跨省际工作提供了沟通协作平台,什么事情都可以坐下来商量着办。”张华介绍,几年来,罗八高速公路施工协调服务、万峰湖生态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都是三地共同研判、共同推动、共同落实。
为加强党员教育培养,联合党工委依托三地资源,深入开展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实行“大支部”与“小支部”结对帮扶机制,探索实行互换培养、联合培养和联合“双培双带”。今年7月,联合党工委党校在三江口镇挂牌成立,进一步补齐联合党工委在党员教育培训上的短板。
产业融合 共富一方乡邻
走进三江口镇木材加工厂,村民徐发英正忙着加工杉木板材。“今年62岁咯,村里动员我们来厂里干活,一个月挣3000元,还能顾上家。”他知足地说。
三江口、鲁布革、马蚌三地气候、土壤条件相近,森林资源丰富,联合党工委综合考虑三地特点后,决定在三江口镇大力发展木材加工相关产业。目前,落户三江口镇的木材加工企业已有2家,2022年全镇木材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亿元,带动3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随着产业扩大,仅靠三江口的木材资源远远不够,我们马蚌、鲁布革也能提供原材料支持。”马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农秀锦说,“除了原材料合作,我们还在推动产业链延伸上做文章,谋划引进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企业,承接消化三江口镇木材加工废料,形成互通有无、共享资源、联动协作的产业格局。”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三地积极发展文旅、水果等产业,探索“产业链党组织+乡村振兴联盟”模式,打造跨省(区)产业党建联动区,目前已建成万亩砂糖橘基地、千亩柠檬基地等7个产业联盟基地,带动群众每年户均增收2000余元。
治理融合 共创一方和谐
三省(区)结合部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区,各民族群众交往密切,三地村民相互婚嫁、交错杂居,跨省际纠纷突出,各类人员管理服务难度较大。为破解这一难题,联合党工委依托“党小组(党支部)+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铁三角,创建“党建网格+警格”治理模式,建立黔滇桂跨省(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巡逻防范、信息共享、便民服务等方面加强三边协作,联合开展社会维稳治理,各类纠纷逐年下降。
“去年7月,三江口镇梅坪村一老人去世,家属拟将逝者安葬在邻近鲁布革乡新寨村的地块上,导致两个村寨矛盾激化,我们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立应急处置工作专班,最终矛盾纠纷得以妥善化解。”鲁布革乡派出所所长孙立果说。这是联合党工委推动基层治理融合的缩影。三地联合制定警务协作、法庭司法协作等工作机制,从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等七个方面团结三乡镇各族群众共同治理美好家园,实现黔滇桂接边区域“同饮一湖水,共建一个家”。